第323部分 (第1/4页)

学找妹纸玩去”

“林总……”黄冈满脑门子黑线,他虽然也是一个年轻人,但可没有林振华这么疯,尤其是在一屋子官员面前,哪怕这样造次

何海峰被林振华的无赖嘴脸气得哭笑不得:“小林,你胡说八道什么呢,什么叫官官相护、一团和气,这是最最少的工作方法问题你以为政fu工作能够像你们企业里那样简单粗暴吗?基层的同志也有基层的难处,我们总不能随便耍大牌?”

林振华道:“老何同志,我说的可都是实情啊今天周大鸣他们的嘴脸,你也见着了有你在场,他们好歹还能给我一点面子万一你走了,我在浑北办企业,还不让他们给折腾死?zhōng yāng又想处理东北的问题,又不愿意得罪东北的官员,那我们这些普通企业又能做什么呢?”

“小林,话不能这样说,何主任也没有说疑惑决问题嘛,你不要误解了”俞菊英等人连忙开始劝解了,他们对林振华与何海峰的关系不是非常了解,不知道林振华一向都是如此对何海峰说话的

何海峰摆摆手,让其他人不要插话,他自己沉吟了顷刻,点了点头,说道:“小林说得对,要处理东北的问题,的确是需要一些非常的手段疑惑决政fu官员的观念问题,投资商就不敢来投资,那么光靠我们政fu的力量,要改变东北的面貌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样,我明天就约见一下省里的领导,和他们认真地谈一下这个问题”

475两个困难

475两个困难

476 病去如抽丝

476 病去如抽丝

在熟人面前,林振华说话一向是不留情面,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像“官官相护”这样的话,无论是俞菊英和吴德铭,或者黄冈,都不敢在何海峰面前直接说出来不敢说,不代表大家没有这样的感觉,其实,在这些天的调研中,大家都有和林振华相同的认识,那就是浑北市企业大范围亏损的问题,根源在于当地zhèng fǔ官员的惰xìng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这么多年来,为国家做了许多的贡献,这是事实但另一方面,东北受到国家的眷顾也是非常多的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了156项重点工程,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落户于东北例如,在全部24个机械项目中,东北就占了13个,包括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仪表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汽轮电机车间、哈尔滨炭刷厂、哈尔滨滚珠轴承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长chūn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厂

无论在哪个年代,一个地区的话语权都是与其经济地位密切相关的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东北由于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争取政策和资源方面也具有相当强的优势以职工工资来说,1978年,全国国有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644元,而辽宁省为687元,吉林省为712元,黑龙江省为763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谓“共和国长子”的优越感,是有其坚实的经济基础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当地的官员养成了对国家的严重的依赖感,企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居民生活消费,一切都是由国家包办的,官员们只要照着国家的要求办事即可,不需要多动什么脑子

与之相反的是,在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出于海防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国家布局的重型工业数量很少,属于被计划经济遗忘的角落也正是因为这种爹不亲、娘不爱的处境,促使这些地方不得不处心积虑地自谋生路,这也就培养出了一种敢闯、敢试的市场经济作风

风水轮流转,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rì渐衰微,市场经济蓬勃展珠三角大胆地踏出了吸引港资、侨资的步伐,一跃成为全国经济的排头兵;江浙地区则从乡镇企业起步,靠着走街串巷收鸡毛这样的小生意,创下了一份令世人瞩目的家业在金融危机年代里组团杀到大洋彼岸去抄底收购房地产的温州老板们,在改革开放之初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果当年国家给了他们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他们还会有下海闯荡的勇气吗?

东北的繁荣,得益于计划体制;东北的衰败,同样源于计划体制福兮祸兮,谁能预料呢?

何海峰是一个睿智的官员,他有在基层工作的经验,也有在体改委接触高层的阅历,对于中国改革的问题,他看得非常透彻在此前,他一直有些犹豫不决,不敢去触动地方上的官僚体系,总是试图在维持现状的前提下去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