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1/4页)

王翊取出木牌,在他眼前晃了晃,傲然道:“看到这个没?乙等文凭,我家会过不下去么?”

那年轻人气焰为之一挫,支吾两声,去找自己的床铺了。

掌柜饶有兴致地看着王翊,道:“你有乙等文凭还去投军?”

“好男儿浑身是胆!看逆贼东虏祸害天下,我不出头谁出头!”王翊高声叫道。

身后一片喝彩之声,就连二狗都露出崇拜的目光。

——各个都是口气比力气大。

掌柜没敢惹麻烦,他还指望这些人吃饭呢,笑盈盈地给众人指路。这些要去当兵的娃娃最好糊弄,啥都不要,只要屋子里架上高低床,让他们过一夜官府就给五个大钱。虽然价格不高,但架不住人多啊,这一个月挣的比过去半年的还多。

王翊也很满足这种获得众人瞩目的味道,转身过去拱手致礼,仰首挺胸去找自己床铺了。

安顿好了二狗,王翊独自一人出了客栈,循着记忆里的地图找到了黄先生家里。让他遗憾的是,黄师姐去外地巡视了,黄先生也还在德州没有回来。他给师母磕了头,将水缸里的水打满,劈了柴火,也不肯留下吃饭便回客栈去了。

客栈里已经住满了人,今天来的人又创下新高,掌柜的不得不贡献出桌子和条凳,这才将所有收录的人都安顿住下。

“看来明天肯定是没车坐了。”二狗见王翊回来,有些兴奋,但还是忍不住告知了一个悲剧的消息。

“不要紧,到招远就两三天的路。”王翊做了一下午的苦工,往床上一倒,迷迷糊糊就有些想入睡。

二狗却翻身下来,盘腿往王翊床上一坐,低声道:“辅臣,我现在有些怕了。听说到了招远,体能不合格的,就没法当战兵了。”

王翊一直没撂下功夫,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朦胧之中道:“怕啥,还会退回来?”

“就是怕他给我退回来,到时候我爹非得打断我的腿不可。”二狗担心道。

王翊给他说得来了精神,坐起身,问道:“对了,你为啥要去投军啊?”

二狗撇了撇嘴,道:“他们说我是挨千刀的,还说死了最好。”

这本来就是村人打骂孩子时的口头禅,谁都不会当真。王翊笑道:“你也忒小心眼了吧?做了啥,让叔婶发这么大脾气?”

“我不过就是偷吃了一口小狗子的鸡蛋羹!他们就打骂我,好像小狗子是亲生的,我就是捡来的!”二狗很不服气道。

“别乱想了,明天就要走了,以后不到放假还见不着爹娘呢。”王翊安抚两句,突然想到:万一爹爹不知道我去投了军,以为自己被狼叼走了,那得多伤心?

这个念头缠绕了王翊大半夜,好不容易在天亮前昏昏睡去,醒来后才知道自己想多了:朝廷的感谢状会在新兵出发之后送到各家,像王翊他们离得近的,当天就能收到。

至于安家银,则要等招远接收了新兵之后才会发到家里。(未完待续。。)

ps: 重感冒,求推荐票和月票支持~~~

二六二 洪炉照破夜沉沉(一)

崇祯十七年七月初,又有大批文官被任命为山东各县县令,以及徐州地方官员。

其中有东宫侍从室下派锻炼的文书、吏员,也有之前因为贪渎慵懒获罪的官员。只是这回的任书却与之前大有区别,已经不再是铃了“皇太子之宝”的东宫令旨,而是正儿八经的吏部文移。

皇帝行在移驾兖州鲁王府,再次申令南都官员北上随驾。同时新的内阁阁辅名单也通行天下,李遇知、吴��⑺锎�ソ约恿舜笱�康耐废危�敫蟾ㄕ���币舱偌咨甓�轮率说慕�颅Z重新入阁。

在某些人眼里,这是东宫和皇帝之间父子和睦的意思。然而更有人注意到,内阁仅仅四人,排序以李遇知为第一,吴���胃ǎ��颅Z殿后。这四人有两个是忠于皇帝的老人,有两个却是崇祯朝有名的罪臣。这哪里是父子和睦?分明就是分庭抗礼!

四位阁老之中,李遇知仍旧挂了吏部尚书的职衔,分管吏部事。吴��岳癫可惺槿敫螅�稚懔嘶Р渴隆K锎�ジ幢�可惺橄危��币卜止芄げ渴潞托滩渴隆�

蒋德璟在崇祯十五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十六年改户部尚书,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是六部堂官之首,但后来也成了入阁的踏脚板,看不出什么政绩。不过蒋德璟在户部尚书任上,却是得到众多赞誉,认为是崇祯一朝难得的能臣。所以这回他进了内阁却没有明确分管职司,在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