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 (第1/4页)

行换取等量等质的米粮。这对抑制粮价有直接效果,很快民众就习惯了用粮票换粮,而不是拿银子去粮商那里买。

“殿下,”姚桃有些迟疑,终于还是道,“发现有人收罗粮票,套购粮食。”

粮票主要是作为公职人员和工人的工资,用粮票换粮食肯定比用银子买合算得多。但人们对于金银这样的天然货币有着强大的依赖惯性,所以仍然有人会勒紧裤腰带将一部分粮票换成银子。粮商收购了粮票换取粮食,用以出售,可以很轻易地赚取其中的差价,甚至连运费都省了。(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和推荐票!

另外,有个书友之间交流的神秘小屋,具体地址是个谜语哦:前四位数字是七七事变的年份,第五、六两个数字是国际儿童节的日期,最后三位数字是我国急救电话。

好吧,其实我很想直接将1937;61;120打出来,但是生怕变成*******。。。某点这么防范企鹅公司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三零三 江上乌帽谁渡水(六)

“如果只是自己买了转手卖出去,占点小便宜,也就罢了。”朱慈烺抿着蜜水:“如果是有意要囤粮居奇呢?一旦粮票回收和粮食供应环节出现差池,粮票刚刚建立起来的信用就会受到打击,以后人们就更不会相信我们发行的票据。”

在没有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要进行严密的金融控制几乎不可能。光是各县回收粮票的汇总,就要花费近十天。一旦有人收集大量粮票,集中起来在某地进行换粮,就近调集都需要时间,而这个间隙就是有心人所需要的契机——民变的契机。

朱慈烺缓缓解释之后,轻轻笑道:“不过这是最坏的情况,是为了毁我的‘苛政’而做的‘好’事。”

姚桃脸色惨白。她虽然不能上朝,但是对现在的朝堂争论却十分了解。尤其是女官参政本来就是皇太子的罪状之一,天天都有人在朝堂上哭骂。若是地方上再发生什么突变,就算皇帝再圣明,也袒护不了殿下。

“臣这就以户部发条例到各县,控制兑换数额。”姚桃当即想到了解决方案。

“这是个办法,但不是好办法。”朱慈烺摇头道:“咱们的粮票其实是当工钱发的,而且下一步就要全面作为公家报酬、薪俸发行下去。换做你,拿了工钱却不能想用就用,心里能高兴么?”

“如今时局艰难,想来大家都能理解……”

“不能指望别人理解。”朱慈烺打断姚桃,道:“大额兑换,比如超过两石,必须提前三天预约,这个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的粮票必须坚挺,才能让别人信任。这上面。控制粮票发行是根本。”

“是,殿下,现在的粮票都是实额发行。”姚桃道:“库存有多少粮,才会发多少粮票。”

“对,这是最重要的。”

绝大多数人今天拿了粮票,当天就要换粮食回去养活一家老小。就算有人存了粮票。数额也不会大,兑换周期很短。如果超额发行,一旦发生挤兑,以后就没人信任这种货币符号了。

“其次,要让别人相信:有粮票必然能换到粮。”

在朱慈烺前世,每年春节之前,银行都会发生挤兑,造成现金不足,他本人就碰到过好几次。但是有谁听说过每年春节前面。银行门口排长队的?绝大部分人,在被告知银行现金不足的时候,都会选择改天来,或者预约取款。

这就是因为银行信用的坚挺。没人担心自己卡上的钱取不出来。

“户部对各县粮仓的抽查也很频繁。”姚桃道:“请殿下放心。”

朱慈烺当然不会彻底放心,但是看到姚桃如此自信,内心还是舒畅了许多。他道:“对于那些收集粮票的人,我们没有理由打击。因为他们这么做,实际上是对粮票的支持。对吧。只有相信粮票不是废纸的人,才会花银子买。”

这种人若是再稳定些。粮票的超量发行也就有了基础条件。

“但是借此囤积粮食,”朱慈烺喘了口气,“不论是否造成了影响,其行为本身就是对粮票体系的蚕食和攻击。”

将公仓的粮食转入私藏,看似是没有损公肥私的公平交易,但是大量资源脱离掌控。被人为闲置,而不是进入消费领域,本身就是对粮票体系的破坏。同时还会造成劳工摄入热量不足,降低劳动效率等问题。

“他们若是不出售呢”姚桃觉得有点转不过来弯了。

“他们若是出售,只是占点小便宜。我还能容忍。”朱慈烺道:“但是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