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朱常洁见皇太子不说话,知道皇太子心中不悦,更是手足无措。正在他冷汗淋漓的时候,只见一个兵士大步上前来,行了军礼,朗声道:“殿下,军报!”

朱常洁顿时如蒙大赦,连忙告辞。

朱慈烺没有留他,径自取了军报展开阅读。

这封军报正是萧陌传来的捷报,报告近卫一师第二营在十二月初八日至初十日对进犯清兵取得的战果。其中详细罗列了各种战利品,以及清军可查的战损。

朱慈烺嘴角上扬,之前的一丝阴郁彻底消散不见。他步伐轻快地走在廊桥之下,从侧门出了郑王府,迈过了一条街便是总参谋部的官署。

“东虏这是来送年货的!”朱慈烺一进门便抑制不住地大笑道:“若是这样不断添油来打,虽然十倍于我的兵力,也终究是要耗尽的!”

尤世威等一干参谋连忙起身相迎,随着朱慈烺直接进了作战室。

作战室里有北直、山陕、河南、荆襄等地的沙盘,因为实际控制区域的不同而有精细程度上的差别。

尤世威取了竹鞭,一点插着红旗的庞家庄,道:“殿下,现在我军近卫一师第二营主力集结在此,沿潴龙河流域不放。”他又在西北方向的小城模型上点了点,道:“虏将索海退溃之后在此收拢溃兵,人数大约在五千上下。”

“一万四五千人,现在只有五千了啊。”朱慈烺笑着拿了标尺随手一量,换算了比例:“退兵三十里,还真是一场大溃败。”

尤世威道:“臣等正在研究此战报送的军情资料,其中第二营第三千总部上校千总王家康所言,颇有值得研讨之处。”

“哦?说说。”朱慈烺盯着沙盘,看着那一个个小小的陶瓷人马,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大军一般,透着浓浓的亲近之情。

“王家康上校提出改进方阵战术:以火铳手配充方阵之中,可使方阵攻击火力增强,犹如火器在工事之后,驱散当前敌阵。同时再以火炮、火铳填塞方阵之间,以鸳鸯阵保护之。使被方阵驱散之敌受到集中打击,犹如人为关隘。最后配以骑兵,在敌军溃退时加以追击,可增大战果。

“由此可总结为两条:其一,我军中远程打击力度极弱,请加火铳。其二,我军方阵司在作战中机动性极差,请调骑兵。”尤世威说着,面色沉重下来:“儿郎们奋勇杀敌,不曾有半点畏惧,东虏之兵也并无可道之处。只是因为军械不足,以至于徒增伤亡,实在是令人不忍。”

朱慈烺只是点着头,却没有说话。(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求留月票到4。28给双倍~~!

三三六 满庭紫焰作春雾(三)

东宫火铳的产能在这个时代,对付满清和李自成是绝对足够的,这是基于国家综合国力而带来的碾压。三百年大明,绝不是野人和流寇能够比拟的。

关键还是人。即便是再好的武器,也得有人会用。

如果只是教会士兵用火铳,只需要半个月的集中训练就够了,一共十八个分解动作,再笨的人都能学会。然而要想让这些士兵学会列阵、变阵、服从鼓号,能够在阵前面对敌军的弓箭和战马不乱阵,这就需要长达两个月的新兵训练。

在这两个月中,训导官会每天给这些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灌输荣誉、纪律和尊严,就像是栽培庄稼时施与的阳光、肥料和水。这个成长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而且绝不能拔苗助长。

“至于骑兵,在收复河套之前,基本是不可能大批量配备部队的。”朱慈烺道:“不过火铳手的话,我倒是有个想法。现在咱们缺的是合格的兵,而非火铳,所以想要火铳兵的营伍,允许他们从老兵中挑选一批出来,进行火铳训练。每期的训练时间为十天,能学会就配铳,学不会就算了。”

每五天就有足够装配一个司的火铳送到位于济南的军资仓库。在山东收罗了大量的烟火作坊之后,技术工人得以补充,火药的产量和质量也在平缓上升。这都为明军进入火器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

“臣这就向各部训练参谋发放火器操典。”尤世威又道:“殿下,真沧防线中段战备压力较大,是否调派骑兵营前往支援?”

“可。”朱慈烺旋即又问道:“罗玉昆到哪里了?”

“游击营第三千总部已经逼近陕县,战报应该在这两日间便能送来。”尤世威指了指沙盘上接近潼关的一个县城,陕县,也是河南与山陕的交界处。

尤世威继续道:“罗玉昆所率游击营第一、二千总部已经收复南阳城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