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 (第1/4页)

“时间太久了。”孙传庭微微摇头:“时隔经年殿下方才自刑,恐怕更为人诟病。”

蒋德璟沉吟一声,职房中所有人都望了过来。他有条不紊道:“孙先生所言有理,不过除此之外也再无可借之力。某以为,不妨先行铺垫。”

“铺垫?”

“不错。”蒋德璟盯着手中的青花瓷茶缸,道:“圣上第一次罪己诏是崇祯八年,因为凤阳沦陷事;第二次是十年,因为久旱不雨事;第三次是十五年,东虏入寇山东,鲁国之变;第四次是十六年楚国之变;第五次是十七年正月闯逆迫城。”

“这五次罪己诏,无非两桩事:天灾,**。若是再加以细分,**之中又有:失陷祖宗陵寝、失陷宗藩、失落社稷。”蒋德璟一一列举:“孟子所谓‘民为重,社稷次之’。而如今东虏以剃发令残虐我民,实在是比失落社稷更惨重的**。”

蒋德璟如此一说,就连貌似睡着了的李遇知都不由点头。

按照蒋阁老的逻辑,当初失落社稷时只认罪不自刑,是因为程度尚且不足。因为大明并未覆灭,仍有夺回江山社稷的可能性,所以也没必要自刑。然而现在东虏残虐黎民,已经是既成事实,而程度上尤甚于失落社稷,所以不得不自刑以谢天下。

“诚如殿下所言,天子不可被刑。由子代父,实乃大孝。”吴��阃吠�猓骸霸勖堑迷谟呗凵辖�钕露戏⒂腌据泳雀噶�谝黄鹚怠!�

缇萦救父从汉文帝时候流传到今日,可见孝名威力之重。只要突出强调了“孝”,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无论谁都只能仰视。

“这倒是一举两得。”李邦华清了清嗓子,道:“若是能成就殿下这份大忠大孝,那么断发的‘不孝’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江南某些人除了指责皇太子给皇帝扣罪名,还有些人将焦点聚集在“断发”行为本身。

按照卫道士逻辑,轻毁身体发肤,实乃等同于伤害自己的亲身父母。这种行为自然要遭到严厉谴责,但却有个豁免条例。

这个豁免条例就是:忠。

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在家孝亲,出仕忠君,如此才是仁人君子。正所谓忠孝不得两全,当“忠”与“孝”发生了矛盾,就以“忠”为优先项。

诚如国变以来殉国殉节的官员,从孝的角度而言,他们抛弃了父母给予的生命,截断了父母生命的延续,虽然不孝,却是忠义之举,所以非但不会被人诟病,还会流传千古。

朱慈烺断发,在孝的层面上的确有小亏,但如果将他视作“臣子”,在忠的层面上反倒是值得大为赞扬。而那些追随皇太子剃发的将士,自然而然也都成了忠义之士,不能以一家一姓的小孝来评价。

吴��戳艘谎凼赘ɡ钣鲋��硖�溃骸叭绱松鹾谩!�

李遇知老眼昏花,眼睛早就被烛光刺激得有些泛泪,听吴��搜裕�⑽⒌阃罚�溃骸扒胂芴ㄏ瓯阜铰裕�】焓┬小!�

李邦华微微欠身,表示知道。

吴��芩惆抵兴闪丝谄��人�昵岬慕�颅Z反倒将这口气大声吐了出来。

这屋里所有人,谁不想叹气?

皇太子天纵英才,可就是张口惹祸。而且从来不知道谨言慎行。比如这次,只要私下找一些将士自发剃发,立为榜样,自然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为什么要自己亲自领头呢?

就算在舆论上将风向扳过来,也无疑是给了小人攻讦的由头。万一小人们著书后世,欺瞒了不知情的无辜士子,岂非留得身后之谤?

退一万步而言,要做这种大动作,多少知会内阁做好应对准备,哪能想到就做的?

不过,这也正是阁臣们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候……

吴��肥釉诔≈钕壬��溃骸叭绱耍�袢斩袒岜愀娼崾�;嵋榧鸵��诿魅账痛镏钗幌壬��荩�朐缛栈厝バ菹�伞!�

坐在角落里的内阁中书舍人眼眶发红,知道次辅老先生大人说的“明日”意思是明天上班前。

这也就意味着,他今晚又得熬夜了。

“吴老先生,”孙传庭突然道,“《税法草案》递呈殿下之后,孙某尚未收到回执,是尚未送到么?”

李邦华、李振声见孙传庭提到了内阁事务,起身先行告辞。其他三位阁老只得又安心坐下,就这一问题开个短会。

中书舍人眼角直跳,心中默祷:千万别送达!千万别送达!

如果是草案没有送到,那么这个短会就开不起来了。如果是送到了没有带来回执,吴��捅匦爰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