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 (第1/4页)

“先生既然善六壬占卜之术,敢问此行安然否?”朱慈烺问道。

“何止安然,”李真虚笑道,“贫道此去,正是要光大宗门,再立人天的!”

朱慈烺微笑颌首:“若有需要,尽管派人回来报信。福建这里要钱有钱,要物有物,绝不苛待尔等。”

李真虚款款一拜,带着徒弟们飘然而去。

一行人将在郑芝龙的安排之下,直接在台湾汉民控制的码头登陆,然后进入汉民村庄落脚。他们在福建准备了各种神像,尤其是沿海闵人格外信奉的妈祖,相信会得到当地汉民的欢迎。

……

郑芝龙与尼德兰人之间时常往来,荷兰人也需要汉人作为开发台湾的劳动力。西方有学者认为台湾,乃至东南亚,都属于西方与大明的共构殖民。只是儒家与后世的思潮都不愿戴上一顶“殖民”的帽子罢了。

为了这次复台,郑芝龙特意召回了自己的老部下,当年跟着自己经营魍港的何斌。

何斌在天启年间跟随郑芝龙走海,往来日本与台湾之间。崇祯元年郑芝龙接受招安,出任福建防海游击,何斌就与几个故友前往福建投奔郑芝龙。谁料途中受到了李魁奇的攻击,最后只与一个叫李英的弟兄逃回台湾。

回到台湾之后,何斌改信新教,凭着跟郑芝龙学的荷兰语,出任了荷兰人在赤嵌城的通事。

这个工作虽然看似没有权力,但胜在消息灵通,对台湾的形势了如指掌。

荷兰人要统治台湾,所有的政策都是由何斌经手翻译。汉人与生番要同荷兰人往来,也要靠他传话。

郑芝龙将何斌招回来,实实在在帮了近卫一军的大忙,很快就整理出了一整套的台湾敌情概要。

为了保护何斌的通事身份,郑芝龙也给荷兰台湾长官写了一封公函,申明大明皇太子抚军福建,有意与尼德兰东印度公司通商交易,希望派遣使者前来洽谈。

现任台湾商馆长官皮特。欧福瓦特(overtwater,p。a。)因此派出了一位东印度公司的低级商务员前往福州,而何斌正是他的通事。(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求月票。

五五三 衔枚夜度五千兵(4)

如果不是“威廉姆?梵高”(willem van gogh)这个名字出奇的巧合,如果不是朱慈烺前世对梵高作品的偏好,恐怕这位联合东印度公司的低级商务员根本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丝波澜。

然而现在,他非但面见了这个庞大帝国实际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幸与之交谈,并对本国文化进行了解释和推广。

“这么说,你们的姓氏并非来自继承?”朱慈烺前世曾在荷兰旅居过不短的日子,但对于荷兰历史文化却并无深入了解。事实上他在荷兰的唯一收获是学了一点德语,后来常作为聚餐时的笑话。

“是的,伟大的皇储殿下。”威廉姆毕恭毕敬答道:“在我居住的家乡并不需要姓氏。当我走出来之后,才以家乡的名字作为姓氏。”

van在荷兰语中是“来自”的意思,而非德语中von——“分封于”的意思。两者发音很像,对于不熟悉的人常有迷惑效果。而gogh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就连威廉姆甚至都不能准确说明到底属于哪个省。

因为它正好在两个省的交界上。

显然,他与后世那位大画家有血缘关系的可能性极低。

“你会绘画么?”朱慈烺又问道。

“呃,十分抱歉,伟大的皇储殿下,我只会记账,呃,以及一点点日语。”威廉姆道。

对话至此结束,皇太子殿下端起了茶盏,身边的宦官高声适时宣布结束这次召见。

威廉姆从中军帐中出来之后,被安排在了福州城中的会同馆,并且第一时间取出笔墨纸张,将这次的会面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和信件。

能够面见地位如此之高的大人物,足以成为他遗留给子孙的精神财富。

如果用后世语言表述:他的子孙在装逼时,逼格都比别人高许多!

“斌,在明国的宫廷之中,是由宦官决定会面时间的么?或者说因为明国的皇储过于年轻,所以……”威廉姆从房间里出来。召见了自己的通事,仍旧想不通结束时的景象。

“小心……”

“唔,这是秘密么?别担心,没人听得我们在说什么。”威廉姆放心道。

何斌面露凝色,道:“你知道宫廷中有德国教士,所以我们无所不能的皇太子很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