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部分 (第1/4页)

在防卫上,外城有两个棱堡,一个半月堡,内城有四个棱堡,三个半月堡。棱堡与半月堡各有三门重炮,共三十门炮。可从不同角度发射炮弹,没有攻击死角。而且在热兰遮以南,还有一座命名为乌特列支的棱堡,对热兰遮进行援护。

这样规制的城堡,在欧洲战争中的确能够固守待援很长时间。若是攻城一方不甚能战,即便守上一年半载也不稀奇。

“更何况中国人胆子很小。一个荷兰兵足以抵挡二十五个中国人。”欧福瓦特自信道:“只要贝克上尉他们剿平了那些闹事的番仔,我们的陆军可以让热兰遮更加稳固,就像这座岛一样稳固!”

日本女人微微欠了欠身,退了下去。作为东方文明的子裔,她知道什么时候该劝谏,什么时候该理智地退却。虽然荷兰人已经不再敢直说中国人是野蛮人,但他们内心中仍旧将欧洲之外的世界视作蛮荒之地。

——如果中国人发动如此规模的海军攻打热兰遮,绝没有理由放着陆地不管。

——只能为贝克上尉祈祷了。

女人心中暗道。

海面上的僵持持续到了傍晚,这是个不可能作战的时间。欧福瓦特承受着兵临城下的心理锤炼。终于度过了最难熬的第一天。

“梵高先生,我需要你在入夜之后前往中国人的战舰,询问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欧福瓦特召唤了低级商务员,掩饰不住自己的怒气。正是这位商务员带回来的消息,让人们都相信中国人是友好且开放的。他言之凿凿,甚至让欧福瓦特都有所动摇,以为是自己过于多虑。

事实却证明欧福瓦特的预见不错,只是被自己愚蠢的同伴坑害了。

“他们肯定需要战利品……”梵高胆怯地发抖。低声道。

“我可以给他们十万两白银的军费赔偿,但别指望我出更高的价!我一个子都不会多给他们!”欧福瓦特咆哮道。

梵高感觉到略带臭气的口风吹动了他的头发。连忙行礼退了出去,让人准备小船前往中国人的战舰。

在梵高离开之后,一名牧师出现欧福瓦特面前,道:“先生,赤嵌社的信徒愿意输送一批粮食,以此表明他们对上帝。对共和国和公司的忠诚。”

欧福瓦特这才想起后勤的重要性。中国人渡海而来,肯定不会准备太多的食物,他应该在中国人登陆之前将他们能够搜集的粮食都运进城里,并且烧毁那些无法运走的物资。

“让他们进来,”欧福瓦特按着太阳穴道。“还有那些汉人头家。派兵把他们带进城里,保护起来,不要让他们有机会出卖我们。”

牧师退了出去,很快外面就传来了传达命令的声音。

——巴达维亚的蠢货们,终于可以看到自己种下的恶果了!

欧福瓦特渐渐镇定下来。他想到了战后公司调查和法庭审判,连忙从抽屉里取出一本松木板包裹着羊皮作为封面的精美簿册,这是每个台湾长官都必须以生命和信仰保护好的东西——热兰遮城日记。

因为交通不便,从欧洲到亚洲动辄八、九个月,因此联合公司为了确实掌握殖民地的一举一动,要求各分据点的长官逐日记下其辖地所发生的所有点滴事情,以日志的形式寄往当时的巴达维亚,再转送回阿姆斯特丹。

这些日记非但有长官的记述,也有书信、报告,以及会议决议,是巴达维亚评议会对驻外长官进行评价的重要资料。

欧福瓦特翻到前面,确定自己的确告诫过巴达维亚关于中国人入侵的事。同时他也看到了日记中有关梵高先生的汇报,于是提起笔,在后面空白的部分加上一句:我对此毫不相信。

如此一来,作为一个不为人信任的贸易点长官,他的形象将被定位在“先知”、“智者”,一切恶果都是愚昧的同事造成的。

……

“搬下去,下去。”通事用当地番语指挥着赤嵌社的“原住民”将一袋袋粮食搬往地下室,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生怕一旁的荷兰士兵看出这些番仔脸上的纹身只是画上去的图案。

荷兰士兵却在低声交谈着海面上的中国人,对这些友善的“赤嵌人”没有丝毫警惕,有几个甚至背对着正在搬货的赤嵌人,大咧咧地倚着火枪,打赌中国人多久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自量力,并且退回海峡对岸。

“这么晚肯定回不去了,这些人能住在城里么?”通事上前询问一个管事的荷兰人。

荷兰人扫了一眼这些**着上身的赤嵌人,肌肉紧凑,但是没有明显的疤痕,脸上的纹身也只是点缀,这些特征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