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部分 (第1/4页)

很多事情是不能不让皇帝知道的,但“皇帝知道”这件事本身又不能让外人知道。

无论朱慈烺对顾君恩、刘宗敏如何信任,对忠贞营如何放心,但是军中十人团是不能少的。

云贵这边的御史、锦衣卫、东厂也都不是吃素的。

顾君恩明修贱道暗度陈仓如此三年时间,皇帝陛下一封诏书都没催过,这多少表明已经知道了他的工作,并且十分认可。然而擅起边衅,毁人宗庙,绝人祭祀……这种事即便皇帝本人也不能说干就干,还要面对广大朝臣,并且很可能为战败承担责任。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手下人去做,做好了大家高兴,升官发财。做不好也没关系,反正皇帝干干净净站在岸上,到时候法外施恩,还有个转圜的余地。顾君恩和刘宗敏大不了落个“才力不堪,有负圣望”的罪名,换个地方养老罢了。

“便宜行事,莫非本将军的大印调不动你!”刘宗敏翻脸了。

罗玉昆脸色铁青,追问道:“献贼若是在我大军南下之际攻打昆明,如何是好!”

“云南防务自有山地第二军负责,你且服从军令便是。”顾君恩道。

山地第二军是以四川、贵州招募的山民组建而成,成军之后还没有打过硬仗,在西南三军中地位最低。

罗玉昆板着脸不说话,既不抗命也不接受,只是站着与刘宗敏对视。

陈崇上前轻轻拉了拉罗玉昆衣袖,低声道:“与上峰见解不同也当以服从命令为先。”

罗玉昆重重甩开陈崇的手,转身大步而出。

朱家骏和陈崇见自家主将已经与人翻脸,也随之跟了出去。

顾君恩看着罗玉昆等人的背影,叹了口气,道:“他们终究还是信不过咱们。”

刘宗敏也面露无奈,道:“即便如此他也得执行军令!否则军法无情!”

“我就是担心他把事情捅出去,非但打草惊蛇,还让陛下为难。”顾君恩道。

“他来不及。”刘宗敏面露笑意:“我现在就要出兵。”

安南的北部与广西、云南气候相近,冬天也是要穿冬衣的。而南部则四季如春夏,单衣就可以过冬。若在秋季攻下东京,旋即起兵南下,则可免去运送冬衣的辎重负累。(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求月票~~!

六五九 聚米空思马伏波(2)

开国时候的将领斩获动辄百万,难道真的是敌人有这数百万部队么?

当然不是。

如果安南真有七百万大军抵抗张辅,还不等这位英国公进兵,他们就被自己的后勤拖死了。

罗玉昆是最近两年才读的本朝史书,而且以战史为主,深感每个军官都要撰写战斗日记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大规模多角度地将战争情况记录下来,才不会让后人拿着几个吹嘘出来的数字云里雾里乃至夜郎自大。

“老子晕得很!安南若是这么好打,怎么可能一连四次降而复叛,最终逼得朝廷放弃呢!”罗玉昆在老搭档面前又展露出自己的本性,解开了衣扣,在帐中来回踱步,时不时带出一些蜀地粗口。

朱家骏等他发泄完了,方才道:“这事顾君恩有私心。他多半是怕兔死狗烹,朝廷跟他秋后算账,所以才故意搞这么大的阵仗出来。不过从咱们现在行军路线来看,他倒是没有吹牛,粮草药物也都算跟得上。”

“屁!”罗玉昆浑身燥热:“要不是青衫医做出了行军散,不知道这一路要倒多少弟兄。他那是拣着宝了!也不知道沐公爷怎么被蛊惑的,竟然也放着献贼不灭,要先打安南。”

沐国公家的首任家长沐英是太祖高皇帝的养子,在西南战功显赫,死后追封黔宁王,子孙世代袭封国公,挂征南将军印。

当年太祖定下两大与国同休的功臣之家,一者徐达徐家,再者便是沐英沐家。如今徐氏已经被今上剪除,沐氏也丢了征南将军印。

不过这一代黔国公沐天波比徐氏忠心体国,更明时势。被解下征南将军将印之后,非但没有怨言。更是大力助刘宗敏在云南屯驻,同时还遣派滇中将领前往刘宗敏麾下听令。

这些自然会传到圣天子耳中。

此番顾君恩欲先打安南,来个千里包抄,沐天波也是亲自点兵,随军出征,本部人马并各洞土司。总共七万之众负责罗玉昆山地第一军的粮道补给。

顾君恩说是可以到了安南就地因粮,但是与安南人世代作战的沐天波却知道没那么容易。

当年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