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 (第1/4页)

。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车道边缘,种植了成排的树木,枝繁茂盛,由于这位置缺乏监控,又能遮挡太阳,有不少人将车停到了非机动车车道上。每十五分钟有一架电动巡逻车,巡警将警告卡片放在违停车辆挡风玻璃处,当第二次巡逻发现汽车没有离开,那就会拍照开罚单。

许璇寻找着,然后联系交警负责人,负责人查询后道:“十一点是小高峰,所以这组巡逻电瓶车将会在十点三十分调动到北七路,一直到十二点五十分回外一、外二巡逻。”

许璇看苏诚:“十一点交易,不是因为天气。”

苏诚点点头:“我同意,为了验证我们是对的,你查询下,巡警中是不是有警察大学三班应届毕业生在你们部门实习。”

许璇联系负责人,负责人回答是有一位岗位实习的警察大学应届毕业生。许璇交代,就当我没打过电话,负责人明白。

张甲是警察,缉毒处卧底。张丙很可能和绑架案有关,那还有一位张乙呢?结果负责张乙的姜玉把人丢了,张乙出门,手机定位还在家中,说明他没带手机。开了一辆租来的黑色汽车,姜玉跟踪其上高架桥,前往开发区,开发区现在人口比较稀少,道路汽车也比较少,姜玉这么一跟,其一位下属提醒姜玉,不能再这么傻跟,但是姜玉心态有些浮躁,继续跟踪行为明显被张乙怀疑,开始按照警方反跟踪手段来测试是否被跟踪,其下属电话许璇,许璇果断要求姜玉停止跟踪。

什么是反跟踪手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超速,在车辆比较稀少的路段,超速20…%40%,行进一公里,如果还有汽车跟随,那被跟踪可能性就很大,锁定嫌疑车辆,然后减速,到限速的60%。就可以断定自己是不是被跟踪。

地图摆上,开发区在城市北面,外交区在西北位置。两者边缘直线距离大约一公里左右。外一路就在边缘。开发区要到达外一路交通并不方便,中间隔着商业步行街一片区域。要转一个大圈才能到外一路,高架桥还在修建。

苏诚道:“假设张乙是同谋绑架犯,他应该是接应张丙的人,但是为什么距离那么远呢?车程最少十五分钟,又选择小高峰期交易,没半个小时到不了。难道张乙也是卧底?”

许璇道:“张甲是卧底出乎大家意料,但是如果张乙还是卧底,那选卧底的警察就是脑袋进水了。三个人同寝,一起闹事,其中两个卧底……有没有考虑过一名卧底暴露,会导致另外一人暴露?按照最功利的想法,特别是缉毒处这么危险的部门,牺牲两人,保护一人,是非常正常的指令。两个卧底的可能性非常低。”

许璇道:“张乙明显出现反跟踪的行为,一个普通人,正常人,除非是跟的太近了,否则一般来说不会去留意有什么车跟随在自己后面。我认为张乙是同谋可能性较高。”

苏诚道:“我同意,我现在已经破解他们一个重要作案手法,但是还有两个疑问,张丙去外一路干什么?张乙为什么在开发区?两者的联系是什么。”

许璇道:“我们还是先讨论下你破解的作案手法。”

第三百九十三章 赎金

苏诚解释道:“前两起案件,他们目标是四千万,而不是一千万,这次他们目标是一千万,而不是四千万。在之前两起绑架案后,警方认为一千万是投石问路,试探警察是否介入的手段,否则为什么不要五千万直接转账呢?这次他们要利用警方这个误区,拿走一千万。人算不如天算,我们竟然破了陈年旧案。一旦我们认定是模仿犯罪,换位思考后就能知道他们的想法。”

便衣过来道:“许队,我们要不要安排保护受害者家属运输赎金?”

苏诚沉思一会:“我现在不确定姜玉那边跟踪是不是出问题,扣除姜玉来说,目前警察还没有暴露。比较麻烦的是,如果张丙和张乙合谋作案,我们不能人赃俱获的话,一旦一千万现金被他们藏起来,我们缺乏控告他们的证据。”这两人有一定反审讯经验。

许璇问:“赎金照片拍的怎么样?”

便衣苦笑:“老大,一千万,十万张,就算一秒拍一张,都得拍十万秒,都得拍28个小时。”

苏诚沉思:“一千万重量大约一百二十公斤左右……正常逻辑来说,需要工具,最少是推车。张乙和张丙应该有一人开车去运钱。目前我推测运钱的人是张丙,张乙有特殊接应上的需求,这样还缺少一个人,那就是看守人质的绑匪。就犯罪学家研究,如果张乙和张丙两个这么要好的人合谋作案,很难会再找同伙。作案的应该只有两个人,那他们怎么作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