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 (第1/4页)

没有关系。这细节全国各地都不一样,有些地方刑拘就送看守所,不仅剃发而且还要参加劳动。在a市,法官宣布有罪之前,嫌疑犯虽然住在看守所,但是不需要参加劳动,因为此时他们还不是罪犯。诸如欧阳长风,检察官拒绝延长取保候审,现在在看守所住单间,这也是因为他特殊身份和特殊案件。条件相对不错,还允许每天家里送来饭菜。但一旦定罪,法律认定为罪犯,那就要进入程序。两年之内刑期在本地看守所服刑,两年以上的送监狱。

刑警队的三间拘留所只有第一间的柳燕和第三间的纵火嫌疑人,有制服警察巡岗,同时还有制服警察站立在拘留所过道一边。安全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凌晨四点左右,柳燕呕吐惊动了值班民警,值班民警立刻上报叫救护车。医生在初步检查,认为问题不大的情况下,按照规定仍旧送院。凌晨四点十七分救护车前往医院。四点三十六分,柳燕从救护车上被推下来,已经有护士和两名值班急救医生等待,一起送到急救房进行检查。

急救程序先刺针输液,手脚心脏等部位全部连接仪器,利用仪器来观察人的情况。前十分钟,医生宣布一切正常,柳燕身体比谁都好,但是不排除其他情况,在和刑警值班警长商议后,先送到观察病房。(警长是警衔,刑警大队副手多位,多数分管数小组,也没有分管小组,管理综合事务的副队,这里就以警衔代称。)

警长按照标准,带了四名制服警察到医院,所有一切都有警察监控,送到病房后还给柳燕左手戴上手铐和床架拷在一起,留一名女姓制服警察在病房内,一名男警察在病房外。期间柳燕挂点滴,葡萄糖加盐水。

第五百一十一章 接案

凌晨五点左右,收到消息的张亮到达医院,接了值班警长的班,值班住院医生和张亮一起到柳燕的病房检查,情况一切正常。这件事因为发生在警方控制范围,也在第一时间通报给了内务局,内务局派遣了一位女内务到医院看情况,向当班民警了解情况。柳燕在上救护车后,一直是闭眼不吭声状态,医生判断绝对不可能昏迷,极可能是装死。

五点三十五分,陆任一到达,向张亮简单全面了解了经过。五点四十七分,护士进入病房换盐水。六点整,值班医生再次巡房。六点十分,柳燕突然抽搐,十几秒后进入昏迷状态,急救医生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其表现了呼吸困难,心跳停止,急救医生认为是氰化物急中毒。

氰化物并非无药可救,特别是在医院,特别是在急救科附近的观察病房。急救医生果断注射美蓝,将亚硝酸异戊酯倒到湿毛巾盖到柳燕口鼻上。接着使用多药进行解毒。氧气,呼吸机什么都上,再加利尿手段……

然后柳燕还是死了。

急救科的值班女医生很年轻,不过二十八岁左右,但是面对柳燕的死亡有些难以接受。她告诉张亮,怎么着也能缓上几个小时。女医生的导师是副院长,在随后赶到,认真听取女医生抢救的每个步骤后,对药品进行了检查,而后找到了陆任一,告诉陆任一,有人换掉了抢救药品美蓝。

美蓝也叫亚甲蓝,是一种解毒粉末,注射时候要将药粉溶解,用针管吸药水注射到美蓝的瓶子中,摇匀后再抽出美蓝。美蓝是急救科必备的解毒药,但是药品被人调换其他药粉,贴的标签还是美蓝标签。

苏诚听完,道:“你不要管柳燕,你先派人去柳燕的住所,或者其他和她有关的地点,我尽快和你汇合。”

苏诚挂断电话,坐靠床上思考着:“昨天这案件本来就感觉很怪,我很肯定柳燕有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在哪。杀人手法不普通。”技术上来说,换药品的标签是比较难的一件事,靠手撕必然会撕破,需要泡在液体中,才能完整取下标签。

也就是说,凶手早知道柳燕会氰化物中毒,毕竟是在医院,还是在急救科,有可能会被救回来。凶手也具备相当强的医学知识,掉包了美蓝,很可能是用毒药掉包美蓝,这导致了柳燕不可能被抢救。

第一个问题,凶手怎么掉包美蓝,这点要做到还是比较轻松的,急救药是统一放在一起,排列有序,而且还标识了药品名称。一旦有病人需要抢救,这辆车就会推到急救处内待用。正常来说,大家不会想到有人会去掉包药品,所以这个问题对于非一般人来说,不会太难。

第二个问题,柳燕怎么中毒的?柳燕的呕吐和氰化物没有半毛钱关系,救护车医生、急救医生和住院医生都认为柳燕呕吐是自己扣嗓子造成。柳燕是怎么拿到毒药的呢?很多人接触过柳燕,比如安装心电图的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