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作者题外话:这一节也是相当的纠结。

如果一个女孩子每天都坚持给一个男人发邮件,说明什么问题呢?

30、蔓菁给中行的20封邮件(2)

7月6号

“发现细节的疏漏,工厂内部职能分工不是很细,很多事情,厂长会临时叫人做。下属不满意。但从工厂这边来看,把人手都给组织起来了,一些杂活,找人专职做,要开一个人的工资。可是厂长这样安排下去,就是一个人了做两个人的活,或者两个人做了三个人的活。

发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永远有利益纠结带;不明确分工,反而更便于管理和操纵人员。很多问题,都有两面,一人之利,他人之劫。”

7月7号

“范氏家族式管理的味道很浓,此经营模式有利有弊,但是只要用人合理,明显还是利大于弊。

人员素质和凝聚力、管理层的核心力量对工厂的正常健康运转很重要。

人员配置上,怎么讲呢,守有余,攻不足。人才格局有点单调,缺乏变动。

要熟悉必要的原料、专业术语、主料和辅料。熟悉各种纽扣、按扣、拉链、线、布的名称和规格。做衣服真的很琐碎,一件衣服要经过很多环节,最后还可能要返工……”

7月8号

“对方下了单,会派跟单员过来,跟单员的素质很重要。

工厂做过一些国外大品牌的业务,以前以为这些大品牌都是在他们国家生产的,现在知道了,原来大品牌订单量小时,就会找中国的工厂做,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生产力,这样代价低。可以降低成本。而中国的工厂,在接到国外大订单,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时,也会外包给别的厂,让他们帮忙完成订单的一部分。

感悟:在中国,有订单就有一切,有订单就算没有生产力也可以外包,订单从何而来?人脉很重要!信誉更重要!

还有各种布料,化纤,涤纶,纯棉,涤棉,羊绒等布料,档次有高低优劣之别,很难去打探一件衣服的出厂价和成本价,这属于商业机密,但是内行人可以从原材料的价格上精确的估算出成本。

熟练的师傅可以摸出布料的性质来,真好玩呐……”

7月9号

“上午,去仓库帮忙,往拉链上安号码布,用枪打上去。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总做不好,耐心的做了很久,把那一大堆拉链全打完,已经做到质量和速度的兼顾了。

弹无虚发呀,任何事情都有诀窍,要用心去思考体会。嘿嘿,小小的赞美自己一下。

去技术部看宋师傅画样,我一去他就停工了,可能是因为这个活太细致了,要全神贯注,我去会打乱他的注意力。谈到信誉问题。他说,做了一辈子了,从没有失手过。这行,讲究的是身体,只要身体好,就不愁找不到饭吃。

想起范总的不喝酒,有点奇怪,但他是个聪明人,哈哈……”

7月10号

“对方有跟单员,会及时跟厂家沟通。所以生产能力是最不能弄虚作假的一块。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在生产,交货日及工厂生产力,信誉,做事态度上都会有自己的估算。合作愉快与否是决定是否还有生意做的前提,自身的能力建设很重要。

要树立品质意识,这是针对员工的。尽量减少返工量。提高成品的完成效率及完成质量。建立奖惩机制,绝对不要搞同工同酬。要有竞争的氛围和品质要求。

用奖惩和竞争来留住员工,培养对这个企业有信心有忠诚度的员工。培养熟练工和骨干力量。

这样,不管工厂是守业,还是扩大,进可攻,退可守。

民心雪亮,对有活力,有前途的企业,心里会有判断的依据。要让自己成为员工的选择,而不是养家糊口的工具。企业自身的素质建设和品质要求很关键。

国际标准很多,尝试引进先进理念和标准,与国际接轨。高质量,高品质的企业与高质量,高品质的员工应该为一体。眼光要长远,不能仅仅止步于武穴,不然,与武穴本地的企业相比,没有本质优势可言。只有签单量的优势,就只是量的大小,而无质的区别,不是真正的优势,也不是长远的优势……”

7月11号

“关于效率和品质的问题

签单,是接低档还是高档,质量的要求,时间的要求,品质的要求,最好固定一个标准,最好不要让你的员工无定性的去赶活儿。今天做高档,明天做低档。一定会出问题。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