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消息通过电视台播放了出去。也正是因为如此,守候在电视机前准备看节目的全国观众中,笛子爱好者所占的比例相当高。

几句开场白过后,主持人朱君照例又是一番“忆从前、拿照片、起钢琴”的套路,虽然大家对这一套都已经十分熟悉了,不过不得不说,这几手放到节目中,还是相当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的。

&迪老师,作为一个笛子演奏的门外汉,我想请问您一个当下特别火的事,就是现在网络上有一首新改编的《新牧民新歌》,现在可以说是引起了民乐界和民乐爱好者之间的一场大讨论,您对这个事儿是怎么看的呢?”节目临近尾声的时候,主持人朱君突然话题一转说道。

这个问题本来不在节目制作的环节中的,但马迪却和节目组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借着这个节目来谈一下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既然是嘉宾主动要求,所涉及的话题也不是什么敏感话题,节目组很容易就通过了。

电视机前有很多笛子爱好者,听到主持人问这个问题,刚刚还在觉得这档节目做得有些平淡的人们,顿时来了精神。这段时间里,凡是喜欢吹笛子的,几乎是没有人不知道网络上这件炒得火势的话题。很多人也通过正版或是盗版的渠道,听到了这首《新牧民新歌》,当然大多数人对于这首曲子里所展示的令人惊叹的笛子技巧,还是很喜欢的,至于那些乐评家们的说法,倒是并没有太过注意。特别是那些年轻人就更是如此了,我觉得好听就行了,用你在那里说三道四的干什么?

不过眼看着马迪也要就这个问题说上两句,而且还是在艺术人生这种大型的访谈栏目中,这些人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节目现场,听到这个问题,马迪笑了笑,随即低头思考了一会儿。

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他主动提出来的,甚至不客气的说,答应央视的邀请来上这档节目,很大的原因也是为了给楚扬正正名,否则的话,艺术人生的名气虽然大,但现在功成名就的他,也就未必看得上这个舞台。

&于这件事情,我最近也在关注,而且我也在千度音乐里下载了这首曲子。客观地说,这首曲子给我的感觉是改编手法非常大胆,是一次对传统笛子演奏的一次大胆突破,至于里面运用的大量快速的笛子技巧,有些人说这是喧宾夺主,是技巧堆砌,我并不认同这个看法。”

马迪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了电视机前不少人的骚动!

马迪此言一出,等于是直接同曹行之对着干啊,一个是业界的知名乐评家,一个是笛坛大师,这两个人之间的意见相左,可是有好戏看了!

一些娱乐记者们顿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他们第一时间掏出了录音笔,同时掏出纸笔准备记录,看看这个华西笛王要有什么惊人之语!

&什么呢?”朱君笑着问了一句。他并不太懂笛子,问这个问题也只不过是为了配合马迪而已,今天的节目做到这里,已经基本上接近结束了,一会儿让马迪再现场演奏一段,就可以了,所以他的问话尽量简洁,让马迪在这个问题上减少发挥。

“《牧民新歌》这首曲子,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无论是前面的散板、行板,还是后面的小快板,风格都是统一的。《新牧民新歌》将前面的散板用一个乐句进行概括,虽然简单,但却意境十足,而其后面的快板部分,也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用快速的吐音技巧,将这种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气氛加重表现出来,是技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就我个人而言,这个《新牧民新歌》的改编,是相当之成功的,其艺术成就丝毫不在原作之下!”

马迪此言一出,电视机前的众多音乐界人士,顿时一片哗然!

&在原作之下?这个评价也太高了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舌根断气”

阳光明媚的周六,带给人一种轻松慵懒之感,但华西音乐学院很多管乐系的学生,却出奇地没有睡懒觉,而是起了个大早。

大阶梯教室,早上八点钟不到,便开始有陆陆续续的学生走进教室,早早占好了位置。

今天上午有马迪老师的公开课,作为华西音乐学院最受欢迎的公开课,自然从不缺乏好学的学生。

一个穿着白色休闲上衣,藏青色牛仔裤,背着一个黑色的大笛包的年轻人,随着三三两两的人流走进了教室,才一进来,便有许多早到的学生和他打着招呼。

&扬,坐这儿吧,这儿位置好!”

&大师来啦,先给大伙儿吹一段儿吧,反正现在马老师还没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