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宁阳蹙了蹙眉,偷偷瞟一眼武德帝,心中祈祷自家老爹千万别龙颜大怒,降罪给毒舌男。

武德帝定定地看了诸葛端云好一会儿,就在宁阳把心吊到嗓子眼里时,他却慵懒一笑,言语间似有些怅然道:“真乃孝子也。皇姐得子如此,便是九泉之下也能含笑而去了。”说着,叹了叹,有些倦地摆手道,“罢了,今儿难得你也在,朕一时高兴竟忘了之前答应你在此守孝三年之事,说来也是朕疏忽了。”

皇帝并无震怒,大殿之上的气氛一下子好过许多,就在宁阳松了口气时,却听皇帝又道:“此事便待三年后再说罢。”

此话一出,李充仪脸上重燃喜色,淑妃有些不岔,德妃却比之前镇定得多了。朝中局势千变万化,三年之内能生出什么变故谁又知道呢?有个猜测君心的时间总是好的。

安阳却翻了翻白眼,小声嘀咕道:“父皇可真是!我们是人,而且我们是公主!又不是菜市场的菜,哪有这样摆出来给人挑的?再说了,端云表哥摆明了看不上大姐姐二姐姐,亏父皇在朝堂上堪称明君,怎么连这点事都看不明白?”

因为他是皇帝,是皇帝就金口玉言,讲究皇家脸面,所以说出去的话就不能容易地收回来,能给个期限已经是很不得了的让步了。你不觉得毒舌男刚刚拒绝的时候,不仅打了父皇的脸,也打了大姐姐二姐姐的脸么?哪能就这么算了呢?总要拿回点面子吧?宁阳在心中解释,手上却暗暗拉了拉安阳的袖子,小声道:“四妹妹,今儿大过年的,你又说这些。可别忘了,父皇母后开心比什么事儿都重要。”

安阳一愣,这才想起今天的目的。暗道还好刚才自己声音小,一屋子的人的注意力又都在端云表哥身上,因而只有旁边的宁阳听到了她的嘀咕,要不然西瑾可就真求不回来了。

指婚风波一过,诸事如常。众妃嫔都是懂得察颜观色的,知道这事今晚就此揭过,没有哪个不开窍的敢再提。

稍时,依旧由皇子公主们为帝后送上守岁迎新的祝福。这是大周的传统,晚辈们说些祝喜的话,以示尊君敬长之道,再由帝后赐些物品,大抵相当于现在的压岁钱。不过皇家的压岁钱可贵重得多。

方才永阳纯阳弹奏一曲,贤阳与诸葛端云也御前论剑一番,贤阳得了青朗宝剑,武德帝赏永阳翠玉马鞭一条,并答应她过了年请位懂马笛的司乐好好教导她。纯阳得了两匹南边进贡的彩缎,又得了一把上好的梨枝海棠琵琶,自古女子爱琴,那上边海棠胭脂点点,犹如晓天明霞,看着很是漂亮,纯阳抱着琵琶许久才把它交给身后的宫人,一看就是极喜欢的。

诸葛端云命人呈上两只乌木盒子,那盒子通体乌红,方方长长,上雕着蝙蝠松柏,雕工大气,婉转处又不失细致润色,很有大夏之风。此图寓意福寿长生,打开来看,里面的红布缎子上却躺着两支通体有些乌紫的人参。

宁阳不懂医药,却知人参自古便是续命良药,尤其是野山参,在现代已是很难寻得的了。在古代,一支百年老参不仅价抵千金,更是难求的珍品。

武德帝问道:“可是大夏最北边的乌雪山上才有的紫玉人参?”

诸葛端云答道:“正是。寒寂寺离乌雪山不过百里,母妃病重之时,端云曾入山找寻过。运气好遇得三支,母妃用去一支,这两支便献给陛下,愿福寿绵长。”

“运气好?”元皇后微微蹙眉,眉眼间难掩的心疼,她看向武德帝道,“这回臣妾可听得出来,这孩子此话可不尽不实。臣妾听闻那乌雪山延绵千里,终年皑雪,紫玉人参生长在最深处,百年才得一支,要寻它最是凶险。得此三支,怕是在山里吃了不少苦头吧?这孩子可真是个孝子。”

武德帝淡淡嗯了一声,叹道:“平身吧,朕与皇后承你的情。朕知你素来喜好清净,长公主出嫁前未在城中兴建公主府,朕便命人在城外为你寻了个庄子,安静不打眼,内侍府派了几个晓事儿去服侍,你且在那里安顿下来,不必整日住在馆驿里。平日需要什么尽管来跟朕提。”

诸葛端云应了谢恩,便退回座位上安坐。宁阳偷偷瞟过去一眼,见他垂眸坐着,脸上神色淡然,不知所想。不禁想起方才皇后的话,不管怎么说,诸葛端云还是个刚刚十三岁的孩子,长公主病重之时他顶多不过十岁,那时候是怎么孤身跑到大山里去,又是冒了多大的险才找到紫玉人参的?且不提前世十岁时她身边的男孩子都在做什么,便是这一世,同样十岁的武阳也不过是上学背书习武做学问,回到宫里莫说是吃饭穿衣,便是走步路都有大堆的宫女太监服侍着,稍有不顺心,一脚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