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看经文的人?我母妃也常念佛,德芳宫里就数经文最多。文兰,你回去拿几本来吧。”

这日的雨像是下不完似的,文兰回来不久竟然打起了闪雷,有时忽然在头顶炸响一道,惊得几人抄经文都抄得有些不安,晚膳也没心情用,只吃了点点心。

更鼓打过三更,慈仁殿那边原本时断时续的声音开始频繁不断,连宁阳这样性子温稳的都有些静不下心来了,她看向殿外,现在已是深夜了,以往一更过了她便会上床歇息了,往常定是熬不到这时候的,今儿竟然一点睡意也没有,也不知元皇后那边的情况是好是坏。

元皇后的情况绝对算不上好,她对这胎的期望甚大,下午的意外把她吓坏了,尽管面上要维持了几分国母遇事不乱的气度,心里却是害怕的。这一怕好长时间心情都稳不下来,白白浪费了许多力气,直到了深夜依旧无法顺利临盆诞下龙脉。整个晚上,皇帝身边的人立在慈仁殿外探听情况,消息一拨一拨地往明承殿里传,太医额上都见了汗。更鼓过了四更,皇后的情况依旧不好,太医不得不请奏帝王,采用针灸催生之法,却称此法可能会伤及母体。皇帝那边还未下旨,皇后在帐内便点了头。

宁阳等人并不知殿上的几番凶险,只知道更鼓过了五更,案前的经文已有厚厚一摞,外面的雷鸣渐渐势小,雨势渐停之时,正殿的方向终于传来几声婴儿的啼哭。

安阳第一个要冲出去,正巧碰上来东崇阁这边报喜的宫女,那宫女笑道:“禀公主,大公主,二公主,三公主,方才皇后娘娘于殿内诞下位皇子!”

大周国自武阳后九年来第一位皇子,喜讯报到明承殿时,武德帝大喜,立刻摆驾前往慈仁宫。宁阳等人也整装到殿上贺喜,出了东崇阁时,宁阳抬头望了望雨气里有些朦胧的慈仁殿,心里暗暗舒了口气,暗道这难熬的一夜总算是过去了。

然而,几人刚到殿上便见得宫人们依旧忙乱,这才知道宫女来报信的时候,皇后在帐内隐约有些崩中的迹象,太医赶紧诊治,偏刚诞下的三皇子也有些窒息之症。

这日,武德帝急诏整个太医院的太医院判于慈仁宫会诊,并下旨若是皇后和皇子有何闪失,一干人等提头来见。如此折腾了大半日,宁阳等人内文学馆的课也没去上。安阳这次死活不回东崇阁了,几人都立在殿上等着,直到快要晌午了,太医院的王老院判才宣布皇后与三皇子都转危为安了。

然而,许是早产的原因,三皇子生来体弱,生病是常事,满月的时候,皇帝取“谦和得益”之意,赐名谦阳。

谦阳性子安静少闹,有时多吹了风晚上都会发热,但他却很少哭闹,自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年纪越大一点就越是安静懂事。

元皇后把谦阳疼进了心坎里,不同于以前对安阳的宠,她像是想要补偿谦阳似的,把他当做心头肉来疼,每次谦阳病了都整夜地坐在榻前守着。她为了给谦阳积德祈福,饶了赵宫正那日护卫不力的死罪,只去了她的宫职打发了出宫,至于后来赵宫正怎么样了就无从得知了。

其实那日的事元皇后自身也有责任,她见谦阳自小就懂事,可见是个聪慧又知道疼人的,只可惜了先天体弱。因此心里越发悔恨自责,一门心思都放在了谦阳身上。

谦阳虚三岁那年,元老相爷上表武德帝,请求为三皇子选武术师傅,学些强身健体之法许会对身体好些,皇帝准了,只等着入了夏季三皇子过了三岁生辰便下旨选师。可是一时之间,朝堂上却多了许多请立太子的折子,言及这些年来后宫所出甚少,大皇子二皇子已经年长了些,是立太子的时候了。而朝堂上却有另一派言道皇帝这些年来专心政事,对后宫难免有所冷淡才导致皇脉不盛,而皇帝正值而立之年,请奏皇帝昭告天下择吉日大选,填充后宫。两派斗得不可开交,皇帝却只淡然观战,圣意难测。

而这三年来,宁阳已经七岁了,纯阳十二岁,永阳十四岁,明年便到了可行笄礼的年纪了。最重要的是,大皇子贤阳已经由那时十二岁的少年长成了十五岁的男子,前些日子行过冠礼,按古制已是成年男子,不仅该搬出宫建府另住,也到了该成家立室的年纪了。而二皇子武阳虽然十二岁,成家还稍早些,也是可以定亲的了。

于是朝堂上争斗了几日后,皇帝终于下了旨——封大皇子贤阳为贤王,于帝都兴建贤王府。另昭告天下于七月七日大吉之日选良家之女入帝都。

祭母

选妃的旨意一下,户部便忙了起来。朝廷功臣勋戚之族、各地凡医、巫、商贾、百工以外之家,有女十三至十六岁,皆暂停婚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