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绱舜竽嫘惺拢�癫晃�煜氯粟覆。俊�

贤阳的笑意有些深,却含糊道:”太子是立了,只是他国之事,我们又怎能只道得如此清楚?“

宁阳在一旁听了心里苦笑,只怕不是不清楚,是不宜说得太深吧?毕竟贤阳现在已经封王,虽是他国之事,说多了也难免牵出事端来,不过虽是说了这些,大夏如今的大体情况也能猜出一二来。既然立了太子,就一定有亲太子的势力和其他派的势力,按常理来说,皇帝驾崩后,太子就该择日登基了。可这段时间若是其他派的势力大涨或者还有些旁派的势力,若是朝中大臣见风转向。。。。。。总而言之可能生变的地方很多,哪一点处理不好,或是哪一方势力失衡,都有可能导致内乱,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例子了。

宁阳不敢猜测让皇子们奉召回宫的诏书是皇帝驾崩前发的,还是大夏太子发的。也有可能是太子为防生变,昭诸位兄弟皇叔回宫想要看看,结果这些人里面有猜测出了用意的,也有可能原本就有些野心的,然后大抵才有了两位皇叔起兵之变。

无论如何猜测,诸葛端云在接到诏书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卷入进去了。事实上自古皇位之争,身为皇家子弟很难独善其身,要么独成一派赢了就可以登基称帝,要么依附于其他派阀,若是赢了,自己既不当皇帝也可以保的安全。只不知诸葛端云属于那一种,日后的会如何了。

诸葛端云虽然性子孤僻嘴巴也毒,但是就冲着他对长公主的孝心,冲着长公主病危时他独自一人入雪山为母寻参的事,宁阳便觉得这人其实心肠不坏,也不是那么讨厌。只希望他能在大夏的这场帝位之争里全身而退,虽然上次在芷兰宫里的事两人关系算不上好,但不知为何,她心里很不希望那是最后一次想见。

”当初就不该让端王爷如此匆忙地回夏的,至少让他准备准备再走也好。“永阳咬了咬唇意有所指地道。

安阳听了眨了眨眼道:”什么准备准备?要我说,父皇也真是的!端云表哥可是长公主的独子,当初走的时候父皇怎么不干脆借些兵马给他呢?等他当了皇帝,娶大姐姐去当皇后不是很好吗?“

贤阳正喝着茶,险些没喷出来,苦笑道:”四妹妹,这话怎能乱说?“安阳不乐意地道:”怎么是乱说了?大姐姐不也是这意思么?“

意思一样,可是话不一样好不好?毕竟不是一个国家,借兵的事儿没有说的那么容易,而且皇帝皇后的话怎能乱说。

安阳对这些忌讳向来不放在心上,她是想什么说什么,这几年大家都习惯了。只是陆呈今儿第一次见安阳,听了她的话愣了愣,随即便大笑了起来:”听闻承平公主才华无双,没想到性子竟这般直!“

安阳道:”才华和性子有什么直接关系?“陆呈道:”怎能没有?我在樊贡城时就曾听闻过你做的诗。我听到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候,曾猜测作得此句的女孩子该是个心思灵秀的。后又听得那首‘如梁上燕,碎碎常相见’时,觉得该是个清新含蓄的。再听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又觉得实在是豪情壮志,听得我这个男儿都自觉不足!今儿见了公主,总不免猜想,公主的性子究竟是如何的?“

陆呈一番话让众人都向安阳投去探究的目光,当年的诗作只怕大家心里难免惊叹之余也有些想法,只是这么问出来的,陆呈算是第一人了。宁阳暗自笑了笑,心道:陆小世子,你已经接近真相了。

安阳已经愣住了,想来是陆呈的话让她领悟到了什么。只是没等她解释,永阳就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说道:”不是正在说端王爷的事儿么?“

其实话题转到安阳身上倒是随了贤阳的意。今日虽说是想说些大夏的事安安永阳的心,可贤阳也明白,这些事有能说的也有不能说的,于是只想浅谈则罢,没想过要深聊的。听得永阳还是在意大夏的事,贤阳只得苦笑道:“妹妹啊,如今封了关消息传递地总是慢些,听闻端王爷如今在北关的封地,尚未有性命之忧。大哥知道的也只有这些了,你且宽心吧,端王爷的武艺你是知道的,没那么容易有险的。”

永阳听了,半晌才点了点头,想来这话总是能让她稍微安心些了。贤阳又道:“指婚之事莫要怪父皇才好,你毕竟是咱们大周的公主,父皇的爱女,大夏一日不安定,他怎么放心纸婚呢?再者,姻缘之事实看天意缘分,强求不得,莫要多想伤了身才好。”

贤阳当着众人的面儿这样说,永阳也有些不好意思,点头道:“谢大哥教诲,永阳谨记在心。这些日子让母妃和大哥担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