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过之时,便就想起父皇来。今日见皇后娘娘坐于中宫大殿,富贵已极,却不知为何感叹起人生如梦来。心中思念父皇和外婆亲人的念头便越发重了起来。”宁阳摇了摇头,眼竟有些红了,说道,“不过,女子嫁人,自古便是如此。宁儿也不过触景伤情,想想也便过了,还望夫君莫要笑话……”

诸葛端云定定望着她,只把宁阳瞧得当真有些不好意思,这便起身笑着要去看儿子。诸葛端云却先站了起来,说道:“回北关之前,不如且先去趟大周探探亲吧。”

宁阳闻言愣住,许久才笑道:“夫君莫要开玩笑,此事岂是说着玩的?况且大周大夏本是两国,岂是想去探亲便去得成的?”

诸葛端云说道:“此事自当请奏皇上,你甚少有何心愿,为夫自当叫你达成。”

宁阳闻言一愣,望着诸葛端云,许久,眼眶一热,竟流下泪来。

她不知诸葛端云怎样与皇帝请奏的,大约十日后,诸葛端云下朝回来,对她说道:“自你嫁了本王,从未有空带你出游,这番咱们便一路游山玩水,先去大周探亲,再由大周赶回北关,所走的便是你出嫁之时的路线。”

宁阳闻言愣了许久,张着嘴儿好半天说不出话来,诸葛端云看她一眼,哼道:“怎么,不高兴?”

宁阳忙摇了摇头,泪珠断了线似的。诸葛端云微微蹙眉,拿出帕子在她脸上胡乱擦了擦,说道:“别哭了!难看!”

宁阳破涕为笑,扑入他怀中说道:“谢夫君!”

虽是定了去大周探亲,然而在大周的时日最多只有半年,宁阳算了算来回的路程时间,觉得探望亲人的时间最多只有十日。日子虽短,她却已经觉得知足了。

这日过后,宁阳便兴奋了起来。她忙着叫丫头们帮着准备路上用到的衣衫物件,布置马车,准备银两等等。

奶娘来说道:“王府咱们走后也得留着,刘总管得留下看着王府,另有几个管事的和丫头小厮家中在此,也请王妃把他们留在这儿。剩下的一百来人跟着一同往北关去。王妃回大周省亲,路上丫头不必多带,平日屋里的那几个就够了,再带着府中侍卫便可。剩下的随安大将军一家子带着北关大军且先回北关安顿下来。”

宁阳闻言点了点头,说道:“这些事儿不是一早就定了么?奶娘何苦再来说一遍?”

奶娘却支吾了一会儿,问道:“奴婢想来请过王妃,不知……那杏儿和巧儿两个丫头如何处置?良儿她们几个可不太喜欢这两个丫头,王妃不会想叫这两个跟着回北关吧?”

宁阳闻言一愣,这才想起这些日子忙得忘了她俩的事,想了一会儿说道:“此事我早有主意了。她们两个说来不太安分,留在身边也不好,只是这两个丫头也算对我有恩,我说过不会亏待她们自然不会食言。她们两个模样都是好的,又是大府里服侍的,管家手段都是有的。不如便挑个好人家嫁了吧,嫁出去过自个儿的日子,总比在府里服侍人要好。”

宁阳叫奶娘出去打听一些不错的人家,结果奶娘一打听,还真有不少。宁阳细细看过,挑了几个有些小官小职、又没有不良嗜好的。这才把杏儿和巧儿两个丫头叫来,说道:“这上头是我这些日子挑的人家,都是有些官职的。从帝都城门的侍卫、副尉到一些衙门里的录事、主簿,年纪都与你二人相配,品性也是好的。我想把你二人嫁了,你们可愿意?”

杏儿一听傻了眼,她还以为王妃会好好提拔自己呢!怎么到头来是要嫁出去呢?她忙摇头说道:“奴婢只想服侍王妃,求王妃别把奴婢嫁人!”

宁阳闻言说道:“你可想好了,我如今就要与王爷回北关了,虽说把你们带回去也终有嫁人的一日,可边关的文臣武将比不得帝都,我给你们挑的这些人都是好的,别看如今**品的小官,日后也不一定未有出头之日。你们若是不愿,我自不会强求,只望你们能想好了再回我。”

杏儿听了犹豫了,巧儿却说道:“回王妃,奴婢愿嫁。奴婢经过这些日子,也都想开了,与其留在王府里配小厮侍候人,不如嫁出去。王妃找这些人都是好的,若无王妃做主,奴婢一辈子都嫁不得官家。因而奴婢谢王妃恩典!奴婢愿嫁!”

看着巧儿重重地磕下头去,杏儿也慢慢回过神来,她原本想着留在王妃身边若是混得好了,说不定能像月桂那样。可如今想想,王妃身边还有一众得宠的丫头,轮到自个儿的时候不一定就有那么好的姻缘。倒不如嫁出去,留在帝都,指不定几年后还是个像样的官家夫人。

这般想来,杏儿也就点头应了,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