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一鼓艽罅ν乒悖�庋�墓�头馕�刈右膊晃���

“臣认为不妥,开国县子太高!”有人赞成,就会有人反对。不过就是一个幸运的种了些红薯的家伙,怎么能轻易的就封这么高的爵位?还有那么多的大臣都没享受过呢。

开国县子是正五品,一个普通百姓一下跳到这么高,自然有人不服。于是朝廷上面因为这件事情争辩起来,李二看到那份奏章后也有点头痛。

李好他自然知道,除了红薯和玉米,那家伙还有印刷馆。印了不少书籍出来呢,这也是一件造福天下读书人的事情,也能上封赏。

除了这个,还有那个天然居,以及那个让不少人回味的叫剑南春的酒,还能造出水晶出来。以及同李恪之间的一些事情,李二自然都知道。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少年人,还比较能折腾。而李好的身份,李二现在也清楚的很。跟自己一样出身陇西李家,父亲为大唐立过功,战亡。

“就冲这些,封个开国县子并不为过啊。”李二只是在心中想了下,那家伙现在还跟着自己的三儿子去了潭州府,也不知道他在那边的情况如何。

“最近有没潭州府的消息过来?”想到这,李二问向周围。朝廷的大臣们不知道李二这什么意思,这思路似乎转换的太快,都有点好奇。

“这个事情先暂时缓缓,可派人过去那里确认下情况,然后等潭州府那边的消息过来后再另行商议李好的赏赐问题。那家伙现在在潭州,还不知道能折腾什么东西出来。”

没有得到潭州府的消息后,李二果断的结束了这个话题。那些大臣知道李二说的原因后,也不再争辩这个问题,赏赐这东西,更多的还要看皇帝的想法。

第一百一十七章 八百里洞庭

实际上李二自己也倾向于封李好为开国县子,李好的身世和功劳都够。毕竟李好的父亲是为大唐战亡,另外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这也是李二这段时间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粮食亩产十多石,对于这个时候的百姓和皇帝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以后大唐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

更何况李好不仅提供几样高产作物,还发明了筒车和曲辕犁。这两样东西一个方便灌溉,一个能加快耕地的速度和时间,这都是值得赏赐。

半个月后,当李二得到潭州府传来的确切消息后,把这个消息放到朝廷上面再次讨论。这次没人反对李好被封为开国县子了,全都赞成,一致通过。或许有些人反对,但也在大势上被压住。

“这小子,以后没法压制了。”就连一直不怎么吭声的李孝恭和李靖两人相视苦笑了一番,他们两还想等李好大点后让他从军,或许这样的升迁对李好来说更好一点吧。

要知道李府现在就李好一个后代,两人也一直在犹豫着是不是要把李好送往军中立功。军中枪箭无眼,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出意外,没想到李好走了另一条路子升上来。

这个时候大唐的这些官员们不仅看到了那几样高产的作物的真实样子和数据,也看到了曲辕犁和筒车的样品,没想到这两样小东西竟然会有那么神奇。

随着这些东西过来的,还有李好写的一本农书的第一二卷。上面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在潭州和长安地区提高粮食产量,以及这两地方新技术和新作物的应用,用真实数据说话。

更重要的一项是,李好不仅能治肠痈,还能治疗大肚子病以及南方的一些瘟疫。这个已经在潭州那边得到完全的证实,连孙老神仙都被吸引过去。

这对朝廷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样就意味着长江以南的地区的开发力度也可以提高起来,那边的人口也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大唐又会更强盛起来。

到这个时候,就算再不甘,也没人敢反对一个少年成为开国县子。李二接到这些消息后随即就下了一道旨意去往潭州府,让李好同李恪年底回长安面驾,接受授爵以及封官的事情。

这个时候,李好带着一行人刚好到洞庭湖。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开国县子,还多了不少土地和佃户,成为大唐的功勋一族。

虽然长安当官的满地走,但是这般年轻还是靠自己得到封爵的年轻人却不多。这个都值得显摆下,不过李好现在并不知道,他关心的是眼前的这个大湖的情况。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周围各种物产极为丰富。这是后世的情况,在这个时候物产其实还更丰富一点,因为人烟不多。不过开发力度却没后世那么大,也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