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船在海面航行主要靠船舵控制方向,郑和宝船的船舵也有了明显的不同。郑和宝船的船舵采用可以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

船在深水区航行,遇到大风浪或者乱流的时候,将舵叶下缘降到船底以下,可以使舵不受影响;而在浅水区航行或者锚泊时候则可将舵提升到高位,不致搁浅损伤舵叶。

而且郑和宝船的船舵是平衡舵,这是继承宋代的发明,操控比较轻便,而明代又进一步发明了开孔舵,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

另外在郑和宝船上,带爪木杆石锭(锚)与带横棒多爪铁锚等,普遍用在海船上,还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技术。

可惜的是,原本应该更辉煌的宝船技术却在那些脑残手中彻底摧毁,这算是东方科技发展中的最大的一次损失,要不然往后的年代中,东方也不会在海战中各种被虐。

近百米长的大木船,近万吨的排水量,这种船几乎可以跟后世的航母相比了。用木头造出如此之大的船,这已经把技艺这东西发挥到了极致,可见东方文明的科技当时有多先进。

早在汉代,中华木帆船建造工艺就使用榫接铁钉综合技术。到了明代后,船舶工艺发展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较复杂的木结构可以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上卡加固,从而使中华古木帆船的尺度、吨位、性能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千年的技术沉淀,到了明朝后终于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出来,只是可惜的是,这种光芒只是昙花一现,然后就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姐夫,我们可以上去这大船上看看么?这么大的船,站在上面一定跟站在岸上一样了。”随着一行人越来越靠近船厂,门口已经有人出来拦住他们,然后打断了武月的话。

“这里是重要地方,未经许可不准入内!”看守这边的人是那些被李好置换出来的士兵,这地方的技术属于严格保密的地方,任何人不经许可硬闯入内,守卫的人可以直接射杀。

这是李好授予这边船厂的权力,除了真正的自己人,其他人都在防范之中。他可不想这里的技术被那些番邦的人偷学了回去,自然要把这里好好看守住。

李好没有耍自己的威风,也没用自己的特权训导那几个不开眼的侍卫。他有通行这边的令牌,然后让守卫通知这边的负责人过来引进一下,其他人也可以跟着进去。

第二百七十七章 被吃厌的美味

“这里的守卫好严。”除了进门口的两座营寨,周围是一个环形的山丘把这里全部包围起来。山丘上面全部竖了围墙,间隔没多余都有望塔,山顶还有一座高耸的灯塔。

小武和武月也能算的上是船厂的老板之一,她们过来并不算违规。而李好的那些学生,有些是要留在这边的船厂的,更加不算违规了。

不过尽管如此,进来船厂的人还是有等级之分。比如武月和小武,她们虽然也是老板之一,但是她们不能接触保密的技术部分,也不准把这些船的图纸带走。

而李好的那些学生能接触到这些,但是他们要把图纸带走的话,必须要申报审批才行。平时的话只能在船厂这边活动,这里不仅有大型的工厂,还有一个巨大的生活区,基本的生活物质都不缺,还有娱乐的地方。

出去采购的人有专门的人负责,每天出去的时候也都要检验一番。至于进来的人就更严,那些送货过来的商人,只允许到营寨门口,里面完全被另外接管了。

这里面只有李好的权限最高,他可以随时查看任何地方,不过把图纸拿走的时候,还是需要登记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的把技术保密化。

“你们先在生活基地那边等我一下,我看了里面后再带你们去船上转转。”进了船厂的区域后,李好先跟武月她们交代了一下,他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武月她们不能跟着过去。

“好!”在这块两个妹子表现的都不错,这种规矩在李好的不少作坊里面都严格遵守着这些,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技术不被人偷窃出去。

这种防患非常有必要,这些年来,小武同志一直掌管着这些,对于那些过来偷窃技术的事情并不少见。李府做的东西很挣钱,李府拥有好的技术,这个在大唐现在已经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李好这人聪明,早早的把吴王,以及几个大唐的开国功臣和李二拉进去,他早就被人灭了无数次了,他手上的技术恐怕也早就成了别人手中的东西。

古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