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那我安排人准备吃食了,正好诸位师兄弟们一起来尝尝这边的一些特色吃食。这个还是过来琉球做工的人做出来的东西,我觉得味道不错,正好用来款待你们。”

李好的这个学生见李好应承下来,立刻笑着回道。同是一个老师培养出来的人,对这个爱好都差不多。都会去了解一下美食,他们能吃的起苦,也能吃高档的东西。

李好的学生这次给李好他们准备的东西并不算什么很贵重或者李好他们没有见过的食物,食材是最常见的食材,只是做法稍稍有点不一样而已。但是够美味就行,李好身边的人都这样。

“这东西换了个做法了啊,一定要尝尝味道如何。”菜肴很快就上了上来,李好的学生看到上来的菜肴后只是有点好奇,感觉这些东西跟自己平时做的差不多,换了种做法而已。

倒是一边的李好有点惊讶,因为这些东西做法他见过。不过不是这个时候,而是后世的湾湾旅游玩的时候见过这些东西,那时去一些湾湾餐馆中吃的台菜里面有这个。

李好当时是跟一个同事的湾湾老公过去,那个人本就是湾湾人,而且对吃的东西很有见解。刚好碰上李好这个吃货,正好凑上了,两人在湾湾那边吃过不少湾湾这边的特色东西。

湾湾岛内气候炎热,所以这边的菜式跟琼州那边的有同样倾向自然原味的特点。这边调味不求繁复,清、淡、鲜、醇便成了台菜烹调的重点。不论炖、炒、蒸或水煮,都趋于清淡,在大多以色重味浓取胜的其它地方菜中,台菜的清鲜美味反而独树一帜。

不过大致因为中原这边百姓迁移过去的时间比较短,加上这边曾经又被岛国人和荷兰人统治过一段时间,所以这边的吃食并没什么太鲜明的独自特色,受其他地方的影响很大。

很多明明是源自自己祖宗的食物,到了这边后,被外人奴化统治的时间长了,他们早已把自己的根忘了,所以食物的叫法也有点奴性了。

环海的湾湾地区,海资源丰富。滋味本就鲜美的海中鲜,不需太多繁复的佐料及烹调法,就已是美味无比。这个跟粤菜,琼州菜或者泉州菜中对海鲜的烹饪几乎差不多,都以原味为主。

台菜一向以烹煮海鲜闻名,再加上受到岛国食物的熏陶下,台菜更发展出了海味之冷食或生吃,且颇为人们所喜爱。于是虾、蟹、鱼几乎攻占了湾湾吃食的所有席面,而成为台菜异于其它菜系之特色。

这也是李好说台菜没有自己特点的原因,太混杂了,没有自己的真正特色。当然,这也跟岛国那边对这边的奴化统治有不少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些地方,奴化才是王道,为了自己的利益,祖宗都能不要。

台菜向有汤汤水水之称,台式菜式中,可汤可菜的羹汤菜不在少数,像西卤白菜、生炒花枝等。羹汤菜发展于清朝时,当时初移民来湾湾的,只限男性。

对于忙于开垦又不善家务的他们来说,煮一锅汤汤水水是最方便。而后农耕生活辛劳,物质又不怎么丰沛,只要一锅可为汤又可为菜的羹菜,即可全家饱食三餐,又营养俱全,更为方便,台式羹汤逐渐深入民间,并朝向更鲜美细致的美味。

除羹汤菜外,台菜中属酸甜味形的菜肴亦不在少数。这个跟琼州岛有相似之处,此一味型之产生,与炎热天候关系密切,炎炎夏日中酸酸甜甜的菜肴实在是既开胃又下下饭。

台式菜式中,另一特色,便是善用腌酱菜烹出美味菜肴来。腌菜、酱菜之所以入得菜肴,也与天候炎热有关,再加上昔时劳动量大,汗水流的多,而喜食咸味,再加上为能长时间保存食物,便制作了各种腌制菜,如咸菜、黄豆酱等。

尤其是湾湾的客家人所制作的腌酱菜更是无出其右者,将这些腌制过的或酱制过的食物佐以其它食材,其风味之特殊,至今依然广受欢迎,腌菜也是源自于自己海对面的同根文化。

而以中药材熬炖各种食材的药膳食补,是台菜的另一特色,这个跟李好现在一直主推的药膳同源,中原这边各处都能寻常可见的一种食物烹饪方式,也算不上什么很出奇的地方。

对于一个真正的吃货来说,李好对于后世湾湾这边的菜式一直都不怎么看的上眼,觉得这边的菜根本就不够资格称为一个地方菜系。因为很多菜只要一吃,特么的就能吃出的发源出来,只是稍稍改进了下。这跟其他地方的自创菜式相比,差的太远了。

不过对于自己的学生准备的这几道菜,他倒是觉得还不错。因为这个时候不是后世,这算的上是创新的美食了。当然这中间还有几道这边琉球岛上的特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