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 (第1/4页)

这一年除了这些事情,还少不了另外厚重的一笔,一笔可以上史书的记录。贞观十六年春,岭南道行军总管李好率军进扶桑,连战连捷,在贞观十六年的冬季来临之前大破扶桑。

同时朝廷迁江南道户口万户入扶桑,并在扶桑置安东都护府。这跟原本的历史有很大的区别,原本的历史安东都护府要晚很多年才会出现,而且也不是设在扶桑,是设在高句丽这边。

到这里被李好生生的掰回来,同时扶桑原本的人也被李好打散或者抓了不少。到此时,征扶桑的这场战争打到此时进行的很完美,大唐几乎什么损失都没就把扶桑亡了。

其实李好过来扶桑的时候,席君买他们已经从南往北,征服了这边不少地方。因为大化改个前的两派现在进入了提前翻脸的状态,整个扶桑实际上到处都是一片乱像。

这大大方便了唐军的进攻,兵荒蛮乱的年代里,没有什么比活命和能吃饱更有吸引力了,而大唐在扶桑这边的巨大影响也加成了不少。

加上李好提前让道教的传教士提前就位宣扬一些东西,甚至还在扶桑这边掀起了几场叛乱,这些都严重重创了扶桑的实力。

另外李好提前跟扶桑这边的贵族提供的奴隶交易,也大大的削弱了扶桑的实力。那些在战乱中被抓的俘虏,或者直接被抓的百姓,都被这边的贵族廉价买给了大唐,然后换来粮食和武器。

现在等大唐真正过来的时候,这边的一些有识之士就算发现不对劲,想要抵抗唐军,到最后发现自己竟然连一只像样的军队都聚集不起啦,干脆都羞愧的自杀而亡。

而这个时候,那些被贵族压榨的太厉害的扶桑百姓也进入了自己反抗之中,唐军支持他们对扶桑这边的贵族进行各种清算。

这边的贵族的土地和财物李好分了一部分出去给那些带路党或者叛党之类的人,剩下的全部是这次的战利品。扶桑的那些士兵俘虏全部被当成了奴隶,琉球和琼州以及大洋洲那边分了不少过去。

留在扶桑这边的只有少部分的壮力,其他全是妇孺。李好让自己的学生把这次的战争过程总结了一番,然后发了一份给朝廷。这边以后需要从大唐内部迁移大量的人口过来,而席君买带来的这些士兵也会全部留在这边,安东都护府也会在扶桑的都城这边成立。

第二百九十八章 高句丽

“人心啊,最难掌握的东西了。”就算李承乾和李泰两人在某些方面被李二敲打一番后会老实起来,但是他们身边的人却不会心甘,总会有人唆使着这两个家伙跳出来搞事情。

而关于长孙无忌和晋王的谣言,让李二变的警惕起来,感觉争储这个歪风似乎有点偏离自己的想象,好像要把自己的三个嫡子都要计算进去,似乎背后有一双黑手在推动一般。

关于李好想自立为王的消息是从南方那边传了过来,然而李二派人去了解过,实际情况跟谣言完全不同,李好根本就没乱动过军权,而且自立的事情估计李好自己都不知情。而谣言的来处也被查到了,最先传出这话的据说是一个道士。

然而袁天罡那边有天下所有道士的记载,而且还录了一份给李二。中间并没那个传谣言的道士,这应该是某些人在诬陷李好,借用了道教的身份,只是那些人没想到李二其实还是道教的一个名誉掌教,手中更有所有道教人的名单。

一些李好贪污,在南方这边为非作歹的谣言最后查证都是诬陷。不够尽管如此,李二犹豫了一番后,还是撤销了李好的岭南道行军总管的职位,把他调回了长安。不过也没罢职,而是封赏了之后把李好闲置了而已,具体任职也没说。

而关于长孙无忌和晋王的信息却是从一家寺庙的高僧口中传了出来,据说那位高僧说了这话后就圆寂了,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被几个世家掩盖起来。但是事情却无比肯定,这让李二心中对世家和寺庙又多了一份恼怒。

他不仅暗中观察起自己的好搭档和晋王的一些行为,同时对一些世家再度敲打起来。而对于那些僧人,李二再次变的厌恶起来。这些人刚被清理一番,现在又想介入皇室的事情,不想活了,然后继续大力清扫起来。

一时之间,大唐严禁僧侣,所有寺庙除了一个大林寺,其他全部被取消。就连大林寺的僧人也不准继续增加,只能限制那些人。

这中间的事情自然跟那些僧人没什么关系,能做如此手脚的只有李好和道教的人一起算计了,把一切做的天衣无缝。不仅离间了长孙无忌和晋王,还顺带坑了一把世家和僧人。

事实上整个事情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