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潭州这边这些年的变化很大,比起李好当初离开长安时并不会差多少。而且这边差不多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面作画,所以画出来的结果跟李好之前预期的并没多少分别。

除了宽阔的水泥大马路,和马路上面来往不断的马车。沿着大马路两边的房子也多了起来,全是那种水泥楼房,让李好一路看来感慨颇深。

这些东西让他有一种后世的感觉了,当然比起李好穿越那个时期可能不如,但是比起李好小时候后世的样子,似乎差不多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也是李好同李恪两人,以及李好的学生们几年努力后的结果。

现在两湖地区已经成为了大唐的新粮仓,也让李二有了更多的资本挥霍。整个大唐的百姓也因为这边的变化日子好过了不少。这是李恪的资本,所以他才会仗着这些资本去找李二理论去了。

“见过皇子。”李好没想到的是他才过了江,就碰上了齐王李的队伍。随行的人不少,孔颖达他们都在一起,由士兵押送林邑。

只是见到李好的车队后,李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要求见李好,所以李好就来见了他。李好之前和齐王见过面,也一起喝过酒。

那时的齐王比现在嚣张拨扈多了,这家伙现在就是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吴王被赶往河北道的时候跟我说过,说哦发配到林邑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遇到你了,最好见见你,所以能在路上遇到李少君,这也是天意了。”

“吴王说的没错,当初他来潭州的时候,那边和现在的林邑差不多。现在潭州可是我大唐富饶的地方之一。王子去了林邑后,只要能安下心来,日子肯定会过的很舒心,说不定还有回长安的机会。那边四季如春,一年看不到雪,四季有各种蔬菜瓜果吃。如此想的话,王子心中想必会开心快乐一些。”

李好不知道李恪跟他说了什么,只能说些宽心的事情。而且因为现在大唐的医术进步,齐王也不用担心会在那边发生什么事情。只要能安心下来,这家伙的日子肯定过的很自在。

两人聊的时间不长,似乎李转了兴致,这家伙现在对吃食和医术这块比较上心,跟李好探讨了这方面的事情,还向李好借了一些典籍,然后两只车队各自往各自的目的而去。

这次跟着李一起去林邑的人不少,有几个还是大唐这边的大儒,这些人的作用就是给林邑那边的百姓普及大唐的文化,这个是李好曾经跟李二主动要求的事情。

跟李这边分开没多久,李好又遇上了废太子的车队,这些人似乎就在李好归路上等着一般。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因为他们在路上碰上而已。

废太子被发配去扶桑,他最安全的路线就是走岭南道,然后从泉州府或者广州府那边坐船过去,因为这边的航线最稳定,其他地方还等探测。

李二自然选择原谅了李承乾,自然不会希望自己儿子死在路上。正好李好这个时候从岭南道回来,双方刚好在路上碰上。废太子一样要求见李好,李好也没拒绝。

而且和齐王见面一样,两人身边都是有人在看着。李承乾见了李好后,心中感慨更盛。他跟李好的关系比起李来说又不一样,只不过李好拒绝了李承乾的招揽。

那时的李好可没现在的功绩和地位,现在看来,李好这人眼光确实不一样。扶桑是李好打下来的地方,李承乾被发配到那边,自然想希望从李好手中得到一些支持,要不然他在扶桑的日子会过的很难。

“与少君一别,多年未见,少君现在风采更盛以前。”或许因为这次的经历,李承乾的心态表面看起来变了不少,不再像以前一样带着一些捩气。“听说天下名茶,皆出自李少君之手,我最近对茶道有点兴趣,想跟少君请教一番。”

李好听后嘴角扯了一下,感觉李承乾和李两人似乎特别搞笑。一个现在转性去研究医术,一个现在搞起了茶道,这让李好有点无言相对的感觉。

天下名茶是指后来出现的新茶,比如岳州的君山毛尖,大红袍,铁观音等等。这些茶的饮用之道跟以往的煮茶有很大分别,而且现在已经风靡整个大唐。

“王子喜欢这个是好事,常喝茶能修心明性。而且扶桑那边,我大唐的茶道很受欢迎,王子过去那边后当会习惯那边的生活。”

李好不知道李承乾是真转性了还是假转性了,只好顺着他的意思说了一些没有什么内容的话。别人见到这两个被发配的王子,估计都会躲远远的,也只有李好当没事一样见了他们。

“扶桑离我大唐也不算多远,那边的生活习惯几乎都是仿照我大唐。王子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