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尚天成今天一大早起来,洗洗漱漱,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惺忪的睡眼,和稚嫩的脸庞,他皱了皱眉,然后又难得的会心一笑,因为今天是他拜师的日子。昨天夜里他辗转难眠,翻来覆去,这几个月来他为了说服家里人拜师学道,脸上基本没有露出过笑容。

说起来为什么尚天成要学道,这还要从他的小学说起。尚天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也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只有学习,考个功名将来才有出路,只有学习,考上大学才能改变人生。所以尚天成的父母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为了让他学习更好,把他转送到了镇里的小学上学。

夏天的时候还好,每到冬天就真的是披星戴月的上学了,每天星星还没有退去就要起床吃饭,然后坐车去上学,每天傍晚,才能回到家里。这还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在班里有那种霸道的学生,欺负新生,这让开始在村里学习不错的尚天成,成绩一落千丈。

到了陌生的环境里,适应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陌生的环境,同学的欺负,加上老师的训斥,这深深的伤害了尚天成幼小的心灵,让他拙见在学校里产生了自闭症。自从来到镇里小学的那一天起,尚天成自己认为他的童年已经没有了。他早晨起来望着尚未退去的星星和月亮,想着因为自己学习不好父母失望的眼神和训斥自己的话:,无奈的又开启了这一天的求学生活,他心里祈求着苍天,快些结束这煎熬的小学生活。

由于他封闭了自己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交流,他将注意力转移向了书籍,在他的记忆里,小学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去图书馆借书看。从三年级起,到六年级结束,他阅读了十余本中外名著,甚至苦涩难懂的《孙子兵法》都被他囫囵的读了一遍。其中最影响他的一本书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被他用心的反复阅读了两遍。他与里面的主人公孙少平产生了共鸣,他认为孙少平很像自己,他被里面孙少平的强大人格魅力所感染了。

他的心里初次的萌发了自己的思想,他不想成为一个傀儡一样的人,整天听父母老师的话。他不认为上学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他不想去追求父母所说考上大学将来功成名就,他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过那种像小说里平凡而快乐的生活,成为一个工人,社会最底层的人,那样也没有什么丢人的。就像小说里写得一样:“一个人的命运不是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了的,至于理想,只不过是职业好坏的代名词罢了”。

这种思想在他天真无邪的心灵种上了一颗种子。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结束了压抑的小学生涯。开启了中学生涯,此时的尚天成依旧是天真无邪,可是因为一次高年级学生收保护费的事件,彻底让他爆发了骨子里男子汉气概和不怕死的热血劲头,更发掘他的领导社交等能力,让他小学读的那些书,全部发挥出了作用。

事情是这样的,某天的夜里,初三的学生来收初一学生的保护费,尚天成在小学就受人欺负,到了初中他不想在忍了,于是与初三学生发生了武力争斗,并且还占了上风,当天夜里初三的头头前来报复尚天成,结果一见面,这个头头居然是天成让尚天成叔叔大哥家的儿子,这让天成在学校里一日千丈,任何人也不敢欺负,小看他了。

这次事件改变了他幼小的善良的心灵。他凭借自己超越常人的体能,和智慧,让他成为了那个学校,那个镇的有名校霸。成为镇里有名的新一代小混混。甚至在校领导老师的圈子里他都能混的很开,由于天成小学时候饱读诗书,跟老师们谈起文化,文学,他一点也不缺东西,甚至有的时候说出的话,让满办公室的老师们点头称赞。

天成看着初中老师没事就劝退学习不好的学生,那种对待学生的态度,他对学校的成见更深了,他很理解老师也是为了生活,所以并没有对老师有什么意见,可是他对中国的教育体系的现在有着深深的看法,他认为教育体系把分数看的过于重要,应该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比如自己文采这么好,因为写作文写了首非常完美押韵的现代诗,老师直接给了个20分,而其他学生的长篇大白话,却给了及格分。原因是:“中考老师给诗歌的分数很少,以后不要在写了。”这让天成小学时候心里种下的那颗种子发芽了。

天成已经彻底决定了,他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他不要再做傀儡了,他要毅然放弃学业,他最初的思想是:“把上大学的钱留出来,作为本钱,然后自己做个小生意,上大学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赚钱养家,既然那样的话我可能毕业也不会有什么好出路,还不如提前在社会磨练磨练,说不定遇上个好机遇,还能有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