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乙)十信

1、信心住:乾慧地中,只是欲习初乾,还未与真如自性的法流相接,就以这初得乾有智慧的心,心心念念之中,如箭箭中的,中入法性之流,渐渐使真心开展圆妙。从此在真心妙圆的境界里,重新发生至真绝妙的知见,证得真心元是常住不变,深具真实的信心。一切妄想,自然灭尽无余,完全在中道纯真中行,名为信心住。

2、念心住: 证得真实的信心,明了一切都能圆通自在。身心内外和中间三外,再不会受到障碍。乃至对于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的一切习气,都在一念之间,现在目前,自然记忆不失,名为念心住。

3、精进心:真心灵妙圆满,真精发生变化。无始以来的习气,都融化成为一体的精明妙用。只用这种精明再求进步,入于真净之境,名为精进心。

4、慧心住:真心的精明现前,一切作为,纯为智慧,名慧心住。

5、定心住:执持智慧光明之境,身心内外,周遍寂湛。在寂静灵妙之中,有如止水澄波,经常凝住不动,名为定心住。

6、不退心:在定境中,发现清净光明。由定境的光明中,深入自性,有进而无退,名为不退心。

7、护法心;此心进入轻安泰然之境,始终保持不失,和十方诸佛的气分相交接,名为护法心。

8、回向心:保持真心寂照的觉明境,能够生起妙有的力量,回光反照到佛力的慈光。转 向佛的境界中安然而住犹如一对明镜,光明互相映照。其中的妙影,互相重重映入,名为回向心。

9、戒心住:心光绵密返还,获得佛的常凝无上妙净之力。安住在无为之境中,永远不会遗失,名为戒心住。

10、愿心住:住于自在无碍的戒心境中,能够游于十方世界,所去都可随愿,名为愿心住。

(丙)十住

1、发生住:若有人用此真实的法门,发起以上的十心。心精发生光辉,所举的十心功用,都互相涉入,圆成为唯一真心,名为发心住。

2、治地住:心中所发的明净境界,犹如在清净的琉璃之中,现出内在的精金,前面所发的妙心,随时随地都在妙明的心地中行履,名为治地住。

3、修行住;发心与治地所涉及的一切知见,都得明明了了。遍游十方世界,都无留碍,名为修行住。

4、生贵住:所行与佛相同,感受佛的气分。犹如中阴身一样,能够自由求得转 生的父母,互相感应,入于佛的种性,名为生贵住。

5、方便具足住:既能随时游于道,犹如初得人身而入胎,已经亲承佛的法统。由此再加修行,如胎儿的完成人形,名为方便足住。

6、正心住:再进而形容如佛,道心也和佛相同,名正心住。

7、不退住:身心圆明,打成一片,日日增长,名为不退住。

8、童真住:再此增进,佛所具有的十身灵相,一时都得具足,名童真住。

9、法王子住:逐渐人形完全长成,出胎在世,亲为佛的得法之子,名为法王子住。

10、灌顶住:已经长养成人,犹如国之太子,成年以后,行将继承王位,得到灌顶,名为灌顶住。

(以上由生贵住至灌顶住,以入胎成人为譬喻。在功用上,确很实在。不过有些人,却把它当成实相来做,坚执为实有的境界,实在贻误不浅。此中妙用,唯证方知,要到空有双融,智悲双运的实际理地,才解此语。)

(丁)十行

1、欢喜行:既已成为佛的法子,就具足有无量如来的妙德。在十方世界中,一切随顺众生,随缘而变,名为欢喜行。

2、饶益行:善于为一切众生造福利,名为饶益行。

3、无嗔恨行:不但自觉,且能觉他。对于所遭遇的一切烦恼,皆无违拒,名为无嗔恨行。

4、无尽行:于未来无穷的时际里,出生于任何种类的众生之中,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名为无尽行。

5、离痴乱行:或演绎、或综合一切各种法门,始终没有差误,名离痴乱行。

6、善现行:在一切根本的法性中,显示各种不同的差异作用不同。在每一差异的现象上,又能见到它根本的同处,名为善现行。

7、无著行:进而至于十方虚空界的所有微尘里,在任何一粒尘中,又可以现出另一个十方世界。如此互相变现,无论现尘或现出世界,都能彼此不相留碍,名为无著行。

8、尊重行:种种现前的作为,都是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