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五外道,四种颠倒矛盾性的不死矫乱,自己遍计他的虚谬理论为是。

(6)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运行不息,犹如无尽之流。于是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知见。或者自己坚意固守此身说四大(地、水、火、风)种性之色就是我。或者认为我的自性圆融,普遍包含着一切的国土世间。说我之中,本自包括了物理的成分。或者认为眼前的物理光色,跟着我的运用,起循环往复的作用。又说光色本来我的附属,一切物理的现象,都是我所显现的。或者认为我依附有生命本能活动的蹭,我就在物理色相之。总之,这些人都推想死后是有相的。便从这四种循环相对现象中,重重反复,可以发展为四四十六种相。或者因此推想,认为烦恼毕竟就是烦恼,菩提(正觉自性)毕竟就是菩提。菩提和烦恼,两种性能,可以并驾齐驱,互不相触。他们都由这种推理和想象,认为死后有相的缘故,而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六外道,建立了五阴(色、受、想、行、识)中的我死后有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理论。

(7)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对于先前已经除灭了色受想的阴境中,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见解。他见到色相终归消灭,心念本来就无所系。他认领受的感触作用也会消灭,一切并无所缀。感觉作用的性能消散了,即使还有生理,如果没有领受感触的想念之心,等于草木一样。现在这个生理实质犹在,尚且无个可得,死后哪里更有相可得。因此推寻,认为死后无相。如此循环研探,由色受杨行四阴的互相反复,所以有八无的理论。从此推理,认为涅磐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并无实义,都是究竟断灭的。总之,他们由此推理和想象,认为死后就什么都完了,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七外道,建立了五阴中(身心的色、受、想、行、积,)死后根本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理论。

(8)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他在行阴还存在的境界里,见到色受想三阴已经灭了,于是就双计有无,认为行阴是有,色受想三阴是无,自体互相矛盾。这个人就人坠入死后一切皆非,生起颠倒的理论。他在色受想的作用之中,看它好像是有,仔细追寻,又是没有。他在本能活动的行阴迁流不息的境界之中,仔细观察它好象是没有,事实上又并不是没有。这样循环往复,穷究以上四阴互相对待的八相,都浊固定的现象。只是随便抒住一点,就说死后也是有相存在,也是无相可得。复又推想一切本能活动的作用,都无固定的性能,都是在虚妄的变迁。因此自己心里觉得已经通达大道 ,已经领悟到真理。认为有无都不是。以致虚实失措,茫然没有把握。总之,他们都由此推理想象,死后一切俱非。身后是昏错渺渺,没有什么可把握的,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八外道,建立五阴中,死后万事皆非,心里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9)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却认为身死以后什么都虚无,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七种断灭的理论。他们或认为死后身体断灭,或欲念灭尽,或痛苦灭尽,或极乐灭尽,或极舍灭尽,这样就是毕竟的无。如此循环推求,穷尽七际。(地、水、火、风、空、识、觉的七种边际,又有说是四禅和四空天等,)现前一切终归于消灭,灭了便不会再有。总之,他们都由此推理和想象死后就断灭完了,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象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九外道,建立五阴中死后都归断灭,心里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10)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