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1/4页)

�胖徽��Α�

当然这仅仅是计划,是伟大的战略构想而已,最终能不能实现战术目标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但是需要投入的兵力、人力和时间不可控,有可能旷日持久。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大明北方会灾害连年,马上又兵祸不断,脆弱的平衡被摧毁,留下的灾民只有两个选择题,从贼或者死亡。

黄胜不愿意看到大量汉人死去或者成为匪徒,因此要想方设法把他们带出来海外拓土,生产出粮食又能够救出更多汉人。

这完全是壹加壹远大于二的壮举,少了一个满世界破坏的贼兵,多了一个生产粮食的壮劳力,如此善举自然会修得正果。

赵时敏在“华夏岛”船坞建造中的三艘中型战列舰,七艘“郭嘉级”七艘“赵云级”巡航舰也由于大量人手参加乡勇可能要延期两三个月才能够完成。

经过研究三艘成功下水的战列舰,团队合作完成了中型战列舰的定型,统一都是排水量一千六百吨,造价控制在二十五万两白银,相当于八万英镑左右。

今年千吨级的轻型战列舰准备建造十五艘,成本控制在六万两白银每艘,千吨级商船将要生产五十艘,每艘成本三万二千两。

还需要建造如哨马船、便于在长江、内河作战,吨位一百余吨的平底内河炮船若干,预算需要投资三百八十万两白银。

赵时敏计算过,单价是有这么多,但是形成标准化大生产后,无论人工和材料成本都会直线下降,最后完成时节约一到两成预算也未可知。

而且生产建造驾轻就熟后速度会提升一倍,什么东西都是开头难,有了经验就没有任何难度,如今人力资源空前,热火朝天的大生产在黄家湾岛、“华夏岛”开始了。

海军确实是最烧钱的存在,每年维护战船的费用,水手、炮手的军饷,不断增加的船只需要的银两达到五六百万两之多,这个数字还会一年多过一年,因为黄胜竭尽所能扩张海军。

因此海贸的利润是黄家发展的命脉,黄胜必须扩大市场占有率,马上就会跟老牌殖民主义强国扳手腕,逐步压缩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势在必行。

***

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请正版阅读的书友重新看一遍,原来的情节发布错了那是草稿,驴头不对马嘴。盗版网站可能不会修改,看盗版的书友恐怕需要正版阅读这一章。给大家添麻烦了,谢谢!

第四百四十六章:勇士荣归

东江镇失去了毛帅已经是一盘散沙,黄胜担心缺粮的东江镇兵匪把妇孺当做食品吃了。

布置程全功带着麾下去武装贸易,如今东江镇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交换只有烂命一条,黄家就是来换命。

程全功、韩广得到的任务是等值交换东江镇辽民,如何等值?一个辽民交给黄家时多重,东江镇驻守的岛将会获得等重的大米,不设上限。

顾山河、张有禄、云中来等等火枪手主官任务很重,由于辽东有二十几万“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到手,其中有不少汉奸需要甄别,这一次一个都不杀,给他们劳教的机会。

因为在几十天就完成了拆迁辽东的浩大工作量,大部分旗丁汉人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相对体力好一些,这是由于他们比奴役的“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略微能够多吃一些的缘故。

旗丁们简直是玩儿命的劳作捞表现,黄家乡勇记载的积极分子里反而是旗丁比例最高,最终结论呈报到了黄胜面前,黄胜决定给所有汉人新生的机会。

只要在明军破城时幡然醒悟,再也没有助纣为虐的汉人都能够得到原谅,有血债的判处劳教几年让“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苦主心里得到安慰即可。

明军一路犁庭扫穴,建奴、鞑子女人搞了有三四万,挑选出长得像人的作为奖品分给立功的战士为奴,长得对不起人民的只好当驴使唤,种地做工都行。

从刚刚到手的“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中挑出两成左右的积极分子送去“黄家湾岛”和“华夏岛”安排工作,挑选三成认为不太值得信赖还需继续考察的送去忠明堡准备春耕。

那里几百里都是一片荒芜,土地太多了,如果不是处在前线,建奴随时可能来攻击,安置几百万人都不成问题。

在春耕时候黄家私兵的留守火器部队都在忠明堡学习训练,以保证春耕的顺利进行,他们会观察劳动者,不断记录下工作认真的“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得到认可的人会被安排到新领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