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 (第1/4页)

黄明理正要说话,谁知俘虏武纳格先开口了,这个奴才知道面前乃是明军主将,马上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道:

“大人,奴才武纳格投降,从今往后效忠大明绝无二心,请主子收下奴才吧!”

“啊?”黄明理没想到这个屠夫如此怂包有些哭笑不得,但是他笃定的认为把活的武纳格交给家主,一定会被活剥皮,为了确保家主得到玩剥皮填草的机会,黄明理决定给武纳格希望。

“本官乃是大明‘战神’南国公家将,至于是不是收留你做奴才本官无法做主,只能面见南国公再作定夺。来呀!把武纳格押下去好生看管。”

摇尾乞怜的武纳格道:“奴才谢主子不杀之恩,奴才还请主子在南国公面前美言……。”

几个黄家私兵憋着笑牵着武纳格下去了,马上会专门给他量身定制一个狗笼运回觉华岛,不知这小子旧地重游是何感想?

崇祯六年的五月端午相当喜庆,辽东六百里加急连续报捷几次,南国公大军合计阵斩建奴甲喇额真三员,斩杀后金军正兵过千,其中有白甲兵四百余,有牛录额真、拔什库近百级。

由此看来锦州解围之战明军大获全胜指日可待,朝廷上上下下津津乐道。

京师的茶楼说书人已经在讲不同版本的“战神”解围锦州如何激战的段子,建奴三个甲喇额真怎样被南国公斩杀也讲得神乎其神。

老百姓最感兴趣的已经不是“战神”带着人马如何杀敌,而是议论纷纷明军是用什么办法飞进锦州城。

这当然又被说书人编了许多版本,说书人可不管是不是实事求是,他们只要听众多、打赏的人多就好,专门挑选大家爱听的内容来上一段。

南国公有可能会筋斗云,或许会驾祥云,至于是不是乘风而去也未可知,以讹传讹渐渐地传得面目全非。

黄胜已经被神化得无所不能,京师粉丝团壮大到了十几万,许多京师好人已经开始供奉南国公的长生牌位。

崇祯皇帝这些日子精神好了许多,未老先衰的身板再次挺拔起来。几位阁臣已经在合议锦州解围之后事宜,朝廷封赏南国公势在必行,大明异姓王呼之欲出。

彩儿在四月底又来到了京师,还没来得及做任何事情,宫里就来了宦官,原来是周皇后召见。

宫闱里的女人也爱打听新鲜事,街谈巷议都是南国公派人飞入锦州的种种故事,她们当然也无限好奇。

市井传言当然不可以当真,如今有当事人之一来到了京师,她们自然要弄个明白。

彩儿去宫里讲了三天的奇闻异事,不久连崇祯皇帝都知道了南国公麾下能够乘坐一个大大的热气球飞上天空,上面的人还可以往下面扔万人敌、震天雷。

年轻的皇帝自然满脸向往,真的想看看明军一个个在天上往地面上的建奴头顶扔火器的壮观场景。

京师内城王恭厂商业区更加繁荣,街上车水马龙,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大剧院和大钱庄附近。

华夏通宝金、银、铜币已经被大明民间广泛认可,现在都用这些货币结算,少了用银夹钳把银子夹得支离破碎,每一次交易都必须用银秤反复称量的繁琐。

汉人最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用银子作为货币不但会出现损耗而且麻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银子的成色需要相对专业的人才能看得准。

如今使用华夏通宝,方便快捷绝对公平肯定童叟无欺。

第五百七十九章:流放海南岛

老百姓纷纷用家里的碎银兑换铜币、银币,把暂时用不着的一点点银子放心地存入“华夏大钱庄”赚取一点点利息。

由于信誉度广泛提升,“华夏大钱庄”的存兑汇票业务暴增,连官府的税银都在“华夏大钱庄”走流水。

“华夏大钱庄”银票这一种纸面货币早就被商家和官府接受了。

面额一百两、一千两、一万两的通存通兑的银票方便了太多需要大笔现银出入的商贾。

这一种银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背书,留下暗语或者约定提款人,也可以如同金银币那样无条件流通,但是这里就有了风险,拥有人被盗窃了没有背书的银票就等同于丢了这么多银子。

“华夏大钱庄”哪怕明明知道这没有背书的银票来路不正也只能给来人兑现,没办法,信誉才是钱庄立足发展的根本,破案抓盗匪那是官府衙门的职责。

当然“华夏大钱庄”不会忍气吞声任由宵小横行,可疑的提款人会被军情处的特工调查,如果真的是盗匪或者是流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