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 (第1/4页)

参加合围张献忠、刘国能等等贼骨头的大军已经超过五万,将士们继续搜索前进驱赶流寇收紧口袋。

过了正月十五黄胜也率领亲兵队入住徐州城亲自统筹指挥剿寇事宜。

流寇的细作在某县城看见了南王签署的通缉令无比惊恐,他们发现自家八大王被人家画得活灵活现。

在沈丘县一带打家劫舍裹挟流民的张献忠得到麾下探报,得知“战神”开出赏格缉捕他,大笑着问回来的几个细作道:“小的们,那南王开出赏银几何,是一万两银子吗?”

回来的细作支支吾吾不敢回话,张献忠讶异道:“难道不是给银子而是给黄金?”

张献忠身边的一众头目也感到好奇,追问究竟。

一个细作抱着头大声道:“八大王,小的不敢说,怕您下手打小的。”

张献忠顿时觉得事有蹊跷,大怒道:“你小子不赶紧说了,老子真的会打死你!”

“南王开出赏格,逮住您赏裤子一条,杀了您得草鞋一双……。”

“哇呀呀,欺人太甚。”张献忠暴怒,一脚踹飞了面前的桌子。

一众贼头面面相觑一脸蛋疼状,由此可见人家“战神”根本没有瞧得起咱们八大王,没有瞧得起咱们的几十万大军。

再加上献贼部只要遇上“南明”人马就被单方面胖揍毫无还手之力,各路头领们已经意识到前途堪忧。

黄胜志在必得,有意广泛传播缉拿张献忠的赏格,目的就是羞辱这个人渣,打击流寇的士气。

献贼部活动范围已经被黎喜汉锁定,为了不把一直在追踪的张献忠跟丢了,黎喜汉都放弃了去京师勤王搏军功的大好机会。

黎喜汉已经是“南明”正三品游击将军,他即将任职的营头是三十六营之外的编制,也是待遇最好,战士素质最高,人马最多的存在,这当然是“近卫营”或者称作“亲兵营”。

“南明”体系不许文官武将豢养私兵,也就意味着没有家丁队拿“南明”军饷为家主工作,如果将领们身边带一两个人使唤纯属私人行为,没有军职不可以传达军情当然是将领们自己发工资。

可是如今不比以前,黄胜麾下的军官数每年都在增加,这些指挥打仗的将领也需要卫队,因为难免有敌对势力谋划行刺他们。

黄胜因势利导,统一制定标准,根据级别派出“近卫营”的官兵去各将领营中担任保卫工作。

保卫麾下能征惯战的将领当然是主要任务,有这些来自“近卫营”的官兵成天陪伴着基层将领也一定会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军阀不会出现,叛变不可能存在。

这种创新的管理办法如同后世用党纪考察党员干部一样,不要谈什么**和个人空间,一切服从组织,因为入党属于自觉自愿。

党员宣誓的那一刻就已经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千万人的一个群体,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南明”对待文武官员的管理也是如此,特别是各级将领,他们都曾经写下投靠文书交给黄胜,一个个都属于黄胜的家丁,家主督促、检查他们理所当然。

他们不但不会提出质疑还应该积极主动申请监督,况且黄胜明令“近卫营”派出的卫队,不许干涉主将家事,不窥探生活私事,保护好主将的生命安全是他们的工作重点。

第一份请求家主派出“近卫营”的奏疏,来自于被册封为游击将军管带二十几艘战船的郭怀一。

第六百九十五章:户枢不蠹

郭怀一自认为不是南王殿下的起家人马,第一个拿出态度接受“近卫营”监督,表明了忠于“南明”忠于黄胜的决心。

接下来许多将军效仿,都主动要求家主派出“近卫营”来他们军中,都纷纷表态胸中无私天地宽,“南明”执行阳光管理更加有利于强国、强军。

黄胜当然从善如流,表态一年内“近卫营”派遣卫队制度就会得到执行。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近卫营外派到基层工作的子弟兵采取轮换制,为期一年半就会换岗。

七品总旗官没有卫兵委派,六品百总身边安排六人,五品把总有十二人,四品千总有一个总旗三十六人,三品营官也就是游击将军身边足有一个百总近卫营人马……。

因此近卫营的人马最多,而且不设上限,某些职能相当于大明锦衣卫也相当于民国时期的军统。

黄胜认为有监督才会有制约,不管麾下涌现出什么样的军事天才,都只能在游戏规则内呼风唤雨,有了狼子野心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