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李来到了研究所,刚下马车,就看见门口停着好几辆马车,一看标志,就知道是勋贵们的马车。他有些纳闷,不知道是哪些大人物光临他这个小庙来了。

自从种植基地的事情公开化了以后,黄琪就没有必要到种植基地去了,他开始真正履行起研究所办公室主任的职责了。得到了李到来的消息,他就迎了出来,告诉了李事情的原委。

原来,经过了新品种粮食的事件,研究所从人们的怀疑中,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很多人开始盼着可以进入研究所工作了。今天来的大员们,都是为自己的子孙或亲戚来说情的。

李走进研究所的会客厅,里面的几位大臣都站了起来,向他行礼。

来人都是朝廷重臣,第一位是申国公高士廉,这位爷是长孙无忌的舅舅,李世民的核心心腹之一,现任太子太傅。他是替自己的一个孙子,一个外孙来说情的。

第二位是褒国公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他是替自己的小儿子来说情的。

第三位是李渊之婿、平阳公主的驸马谯国公柴绍。他是替自己的外甥来说情的。

这三位都是李世民的铁杆心腹,都是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老臣。而且都是凌烟阁功臣榜排名靠前的人物。

凌烟阁是原本是大唐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阁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回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从此,登凌烟阁成为封侯拜将的同义词。

这三位国公爷是结伴来的,他们事先已经通过高士廉,找过了太子李承乾。李承乾让他们直接找李报名。

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答应了他们推荐的人,参加第二期工业学校的学习。

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李接待了大批勋贵官员,接受的报名人数多达230人之多。

这些人的报名有着各种目的,有些人是要借机巴结太子的,有些人是为自己子女找出路的。学习工业,虽然说起来地位不高,但是,按照目前工业城发展的趋势,未来必定会扩大,工业学校的学生安排个实际的官职,应该没有问题。

安排好这些学生,这些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都会对太子表示感谢,从而成为太子的支持者。

太子李承乾十分高兴。然而,有人就不高兴了。

第六十九章 尿不到一个壶里

蜀王李恪终于发现,自己的三害弟弟越发的厉害,在他的辅佐下,太子李承乾的势力越来越大了。尤其是工业城和工业学校的发展,会给李承乾培养出大批的支持者。

中书侍郎岑文本多次提醒过他,要搞好和李的关系。可是,他就是拗不过劲儿来。他从小都瞧不起他这位弟弟,虽然觉得他现在进步了,可是骨子里仍然鄙视他。

然而,就是这位在他眼中不堪的弟弟,一次次挫败了他针对太子的攻击,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太子的声望。

蜀王府长史、小诸葛权万纪深深了解自己的这位主子,他用一句话打动了李恪。他说道:“殿下,成大事不拘小节,帝王胸怀可包容天下万物。梁王是您的亲弟弟,他要是帮助别人,会让人产生误解,有损您的威望。”

他的话,前面的是在拍马屁,后面的话是在暗示:您的弟弟都不支持您,会让别人看笑话的。

李恪愤怒不已,他认为自己是帝王种子,所有人都应该对他崇敬。李的行为就是在打他的脸,他第一感觉就不是如何得到李的帮助,而是报复李和他作对的行为。

岑文本和杨妃探讨了半天,决定安排李恪和李单独谈一次话,谈话之前,杨妃再三叮嘱李恪,要善待李,好好说话,争取得到他的支持。

这天,李接到杨妃的召见,来到了她居住的承晖殿。在她的寝殿里,杨妃娘娘把哥两个叫到了一起,说道:“恪儿,儿,你们是亲哥俩,要互相帮助,你们好好谈谈。”

说着,走进了寝殿的里间,和早已经在里面的岑文本一起,偷听他们的谈话。

兄弟两个互相都看着不顺眼,一时间无话可说。

过了一会儿,李恪想起今天的目的,打破了沉默,他说道:“二弟。”

李嬉笑着问道:“怎么,有事儿吗?”

李恪看到他那副嬉皮笑脸的样子,火就不打一处来。他强忍住火气,说道:“二弟,母妃让咱们谈谈,说咱们是亲兄弟,要互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