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幸福农场启动 (第1/2页)

元初一不会把发生在原主身上的事告诉他们,只是默默点了点头,低声细语道: “没有私通之事,我并不知那人是谁!” 众人不禁一阵唏嘘,大骂那元家大房做事不地道,不为侄女讨公道或是帮忙把孩子处理了就算了,还要写信回乡给族人,把这事弄得人尽皆知,分明就是不想给姑娘活路了。 “姐!” 元十五和元十六这对龙凤胎姐弟,一左一右紧紧抓着元初一的手臂,生怕她又要去轻生。对他们两个孩子来说,元初一不只是姐姐,还是母亲般的存在,他们自幼就是元初一带大的 。 元初一再次揉揉两个孩子的脑袋,笑了笑,“放心吧,姐姐不会再做傻事了。十五,拿包袱来,把诊金给大夫!” 双胞胎姐姐元十五抹抹眼泪,“姐,我们的东西都被那个村里的人抢去了,什么都没有了!” 元初一愕然,原主包袱里虽没有太值钱的东西,但几十文钱还是有的,且他们的几件衣服虽旧,却也能抵挡风寒。想不到那些元家族人竟然全都抢去了,果真是一点活路都不留给他们姐弟三人。 她尴尬的看向郎中张三伯,“对不住先生了,这诊金多少,看来得先欠着,日后再付!” 张三伯也尴尬地笑了笑,“无事,老头子也没做什么,这诊金就不收了!” 要不是他说出她有身孕在身,她未婚先孕之事怕是也不会被这村里人知道!是他刚才没考虑周全。 元初一是不会轻生的,好不容易重活一次,她可要好好活着。 “请问这附近哪里有破屋子破庙什么的吗?有个地方能落脚就行!” 村长张永福迟疑了一下,“这间破屋子是我们村荒废已久的,你们若是想住可以先住下!” 元初一欣喜,“真的可以吗?村里人不会赶我们走?” “无妨。我们西山村的人也都是各地逃难来的,建村还不到四十年,不似他们元家湾是世族居住。你和我们一样,都是外来的,先住着吧,以后若是想长期住这,再把这宅基地买下!” “你们既然无处可去,就先住下吧!” 一旁的几位大娘大婶纷纷说道。人是她们几个一起救上来的,她们也不忍心看着这姐弟三人再去轻生。 这些人的善意让元初一心生暖意,“谢谢村长叔,谢谢各位大娘大婶!” “娟,回去找件你的衣服来给元家娘子换上,别着凉了!”村长向自家女儿张秀娟说道,又向那几位大婶,“时候不早了,你们几个老娘们该干嘛干嘛去吧,就是嘴巴紧实些,别到处咧咧!” “知道了村长!” 几个人相携离去,就留下王桂芬帮着元初一姐弟收拾破屋子。 元初一的身子现在刚满三个月,但这肚子明显偏大,已经有些显怀了!也不知道长年营养不良的她如何让肚子里的孩子长这么大!或许是孩子基因好! 她来到屋外打量着茅草屋,见这屋子在一个院子中间,屋子挺大,一个堂屋,左右各两间卧房,左边还搭有一间耳房做厨房和柴房,不足之处就是到处残垣断壁,破败不堪。 院子左边半里开外是村子,右边两里开外是条东西走向的大路,院子后面一里多开外是片连绵大山,大山和院子之间是一片灌木丛生的荒地,院门前是村路,村路过去是条南北流向的大河,大河从那条大路中穿边,一架大石桥横跨河上,把断的大路又连接起来。 河的对岸也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在那片平地中间,隐约可见有大片屋子林立其间,那里就是元家族人所在的元家湾。 元初一再朝村子里看去,村子坐西朝东,背靠大山,村子过去是一片延绵数里的平地一直北面的山脚下,很开阔,想必村里人的田地都在那一片。 王桂芬介绍说,他们的村子叫西山村,东边距边关府城乙州府仅十来里地,走上一个时辰就到城里了,往西走上三天就到了边关。村里人口不多,只有三十户人家,两百来人,大多都是在开国战乱时的流民来到这落户的。 村里人大多靠种桑养蚕为生,旱地种桑养蚕,种麻种豆,田里种稻,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一年到头所得收成也只是勉勉强强能度日。 张秀娟很快就拿来一套洗得发白但很干净的冬衣来给元初一,元初一的感激自是不在话下。 她将湿衣服换下后,依着原主的记忆在湿衣服里摸了摸,终于摸到了缝在衣服里的一个硬物。这硬物是原主母亲临终留给她银镯子。 元初一拿出镯子看了看,挺重的,繁花似锦的款式,应该值点银子。她把它戴在手腕上。 元初一拿起里衣摸了摸,把原主同样缝在衣服里贴身珍藏的一块玉佩找了出来,这玉佩是那男人事后留下的。 元初一见这玉佩两指宽,三指长,质地温润细腻无瑕,正面是刻着一个“安”字,背面是个略小的“宁”字,雕工精美。 元初一看得出这玉佩价值不菲,难怪原主要贴身珍藏。但她可不是原主,不需要留着做念想,她想办法活着才是最重要。 她想着若是把它也拿去当,应该能得不少钱! 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