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元李两家要结亲 (第1/2页)

王淑英看着床上小脸发烫得通红的小儿子,一边给他拿冷水给他擦手擦脚,一边抱怨道:“张三爷开的这什么药呀,智儿的高热怎么还不退!急死人了!” 李大柱看着儿子也是一脸发愁,“不如就听张三爷的,去找元、那萧夫人看看吧,现在就去吧!”他起身就要去抱孩子。 但王淑英一把将他拦住,“不能去。之前她知道你会做水龙都不要你做,让你那么难堪,在那么多人面前丢脸,现在我们干嘛还要去求她!再说,就算我们去了也不见得她会救!”她气呼呼说道。 “你这是何苦,事情都过去了!现在还是孩子的病情要紧,咱先去找她看看嘛!” “不去!”王淑英高声喊道,“我有钱也不会让她挣!” “你……”李大柱气结。 这娘们,都什么时候了她还想着人家是不是从她这赚走了她的钱。 他想反驳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家一直都是他主外,王淑英主内,家里的事都是她说了算。见王淑英不同意,他只好又坐回板凳上,“那智儿都病成这样了,你说该怎么办吧!” 王淑英想了想,“咱去城里杏仁堂吧,现在就去,或许还能进城!快去张二爷家借牛车,快去!” 李大柱叹息,只好去张二爷家借牛车,和王淑英一起带着儿子赶往城里去。可等夫妻二人打着火把赶着牛车来到城门口时,看到那城门却早已关上了,任夫妻二人如何拍打叫喊都没有人给他们开门。 夫妻二人喊了半天,终是无可奈何又带着孩子回家去。回家的路上孩子哼哼着说头疼,还吐了几次。李淑英给孩子喝水,抱着他,孩子折腾了一阵后在她怀里沉沉睡去。等他们回到村里时,村里已是静悄悄一片,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已经睡下了。 李大柱担心儿子的情况,想去找张三爷再给孩子看看,但看到张三爷家灯已经熄了,李淑英再一摸儿子的脑门,不那么热了。她觉得孩子的高热已经退了,就说不去打扰三爷了,带着孩子就回家去了。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他们看到孩子也不再发热了,终于放下心来。只是这孩子好像变得不爱动,也不爱玩了,总是坐在那里发呆。他们以为孩子刚生完病也没放在心上。刚好那王媒婆上门来给他们家大闺女李巧珍说亲来了。 王媒婆可是有名的名嘴,保过无数的媒。王淑英见她上门不禁笑脸相迎,热络打着招呼,拉家常。 “李家娘子,你家巧珍的福气来了!有一户好人家可中意你家巧珍了呢!”一番客气后,王媒婆终于把话说到正事上来了。 “婶子,是哪家的儿郎,人品咋样呀?”王淑英也是一脸高兴。 “是元家湾元家的六郎,叫元墨宸,是他们元氏家族族长嫡亲的小孙儿,今年刚满十九岁,去年刚考过的秀才公!人还长得俊俏,你家巧珍若是能嫁到他们家去,那就是等着享福了。”王媒婆口若悬河地说着。 “元家的人呐!”王淑英有点犹豫了,毕竟元初一还在村头住着呢,她就是被元家的人赶出了家族,被逼得走投无路曾跳了河的。她觉得这样的人家心肠太狠了。 王媒婆也看出了王淑英的犹豫,又继续说道:“婶知道你在担心什么,那元娘子,哦不,是那位萧夫人。她的情况不是不一样嘛,他们元家那么做也是为了家族名声考虑。他们元家高门大户的,若有那样的闺女家,他们家族的名声岂不全毁了。” 王媒婆这舌灿莲花般,让王淑英得那是句句在理呀,自己不也是觉得元初一妇德有损,所以不愿与她有任何往来嘛。 王媒婆见王淑英动心了,又继续说道: “他们元家可真的是名门望族!不仅有那位大老爷在京城当京官,这个六郎是个秀才公,六的亲小叔元宏皓也是个大秀才咧。听说他已经准备好参加今年的秋闱啦,大家都说他能有希望通过那什么乡试的,一旦考过了,那可就是举人老爷了!这样的高门大户,除了他们元家,你还上哪找去!” 王淑英顿时眉开眼笑,不多做考虑当即就点头同意了这门亲事。王媒婆第二天就带着元家人带着聘礼上门来了正式提亲了,敲锣打鼓的,很是热闹隆重,轰动了全村了。 元初一也是知道了这消息,但她可没空跑去看热闹,她现在可忙着为药铺和客栈开张的事忙碌着呢。 医馆在赵三爷的监工下,已经完工装修好,这两天正让人装药柜上药材,那客栈已经建成装修好,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一看就沉稳大气,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只要等云朵把伙计们都培训完,过两天吉日一到也就和药铺同时开张。 她现在正带着张三爷在药铺里上药材,村长来了。元初一以以为是有什么事呢,原来是来借龙骨水车的。 “现在田里一点水都没有,地都要开裂了,大家想着趁现在河里还有一点水,借你家的车抽水上来把浇一遍,顺便往塘里蓄水,你看可以不?”村长说道。现在河里的水已经下到快见底了。 不就借水车嘛,借就借呗,反正自家的地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