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裆�樾闳��际谴死嗳宋锏拇�怼�

为了获取一点政治资本,樊若水审时度势,对大宋朝的军事需求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大宋下一步肯定要渡江而来###金陵,那么渡江的水文资料就是不可或缺的。樊若水这个人,说他叛国投敌也好,说他卖国求荣也好,不可否认,他的眼光很好,先一步站在买家的立场考虑问题,很有商业头脑!

打定主意之后,樊若水就隐居到金陵西南的采石矶,开始了“笑傲江湖”的悠然生涯,每天驾着小船前去垂钓,晚上就住宿在山间佛寺。当然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事实上他怀里揣着大团丝线,晨昏交替之际,一段系在江边,一段放在舱中,测量江面宽窄。同时,在丝线上绑上石块,穿梭两岸,反复测量不同时段的江水深度。

得到第一手精确数据之后,自学成才的年轻地理学家立刻偷渡到大宋,将科研成果献上。果然不出所料,赵匡胤一看大喜,特批其参加进士考试,为国立功自然是有加分的,所以樊若水顺利中举,授职舒州军事推官,专门从事间谍地下活动。

安定下来之后不久,樊若水有点思念老婆和老娘了,但是作为叛国贼,他当然不敢明目张胆回去,所以就奏请太祖帮忙。太祖一听,这个好办,立刻诏示李煜,将樊氏婆媳护送到大宋领土来,这两人此时已经被李煜软禁了。

一得到这个消息,南唐群臣气得哇哇乱叫,叛国间谍家属居然还要大摇大摆送出去,国家尊严何在?但是李煜心里是另一套想法,他反而是觉得庆幸,还好当初只是软禁了婆媳二人,没有杀掉,否则赵家天子雷霆之怒,以此为借口兴兵###,岂不是因小失大?

于是叛国贼家属被奉为上宾,李煜派特使携带礼物将二人专程护送到大宋。

和他的父亲一样,李煜对赵匡胤的示弱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在赵匡胤的鼻息下战战兢兢,对方的一个大喘气,就能把他吓得好几天睡不着,血压上升心跳加剧。

李煜登基之初,根据惯例要举行典礼,封王晋爵大赦天下。礼仪官根据礼书,在宫门前竖起七丈的高杆,上面站立着四只四尺多高雄赳赳气昂昂黄金饰顶的木鸡,鸡嘴里衔着七尺绛幡,下面是华美的彩盘,用绛绳系着。

这就是所谓的“金鸡消息”,是大赦和招安不可少的道具,《水浒传》里所说的“六六雁行连###,只等金鸡消息”,说的就是这个仪式。

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匡胤却不高兴了,立刻召见南唐进奏使陆昭符,怒气冲冲责问说:李煜为何敢用“金鸡消息”这种天子专属的仪式,你们把我放到什么位置了?陆昭符这个人脑子很好,立刻赔笑解释:我们南唐本来就是中原属国,国主嗣位,哪里敢越级使用道具,我们那个不是“金鸡消息”,充其量,也就是个“怪鸟消息”而已。

赵匡胤被陆昭符的诙谐逗乐了,呵呵一笑,此事作罢。

与此同时,李煜却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恶寒蹿遍全身,他知道是老赵发怒了,急忙派遣使者带着礼物前去解释此事,同时写了一封诚惶诚恐的《即位上宋太祖表》,在里面把自己描绘成一个不谙世事的书呆子,来衬托赵匡胤的伟岸英明。

第七章 春花秋月之七宗罪(7)

公元971年,宋朝灭掉南汉,李煜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猎物,立刻派自己的弟弟李从善入宋,去掉南唐国号,改称江南,次年再次降诏为教,把弟弟们从王降为公。

但是,就像一首歌唱的“付出等于回报,那是自以为”,人家赵匡胤不满意,反而将李从善留在大宋,美其名曰要重用。同时传下话去,说宅子我都为你准备好了,大家也不要刀刀枪枪的,你投降过来,我不会亏待你的。

第二年,赵匡胤迈出了进攻南唐实质性的一步:派遣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没错,这个卢多逊就是前面说的和李煜比赛谁更像窦娥的那位。此人可不是一般人物,智力极为发达,说难听一点,就是很狡诈!

赵匡胤一介武夫,当国之后深感知识的重要,于是每天手不释卷刻苦读书。卢多逊那时候参与史馆修撰,借着职务之便,知道赵匡胤每次都调阅什么书,回去后就把调阅的书连夜苦读熟记。所以,每当赵匡胤随口说起自己所读的东西,卢多逊总能够即时应答,而且答案十分得体。

赵匡胤一看自己随口所讲,小伙都能回答上来,可见学问不小,所以对他很是倚重。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卢多逊的心眼很多,值得每一个现代职场人士学习。

卢多逊到南唐待了一段时间,回去的时候都走到船上了,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