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太好了!这样就可以断言,在川北甚至整个川西和全川,是不可能再打内仗了。”

“就是!这就好!”王铭章接着说,“静珊兄,我这次过来,孙军长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要向你这位亲共人士,借一位共产党人。”

“哦,你们想做啥?”陈离不解地问。

“现在抗战大势已定,但距离出川可能还有一段时间,我们打算要抓紧宝贵时间,对部队进行军事和政治训练。都晓得共产党人打仗和搞政治工作都很厉害,不管是激励士气、动员群众,还是游击战术,对付优势装备的鬼子很有价值。现在刘主席公开联共抗日了,南京方面也实际上默认了国共合作,我们想通过你的关系,请一位共产党干部作训练高参。这件事情,你一定要支持我啊。你晓得,我可是难得求人的哟。”王铭章恳切地说。

“原来这样!你何必找我呢,你的参谋长赵渭宾,不就认识共产党人吗?”

“我问过了,他认识的人刚刚被召回延安去了。他也建议我来找你。”

“哦,那好嘛。你这个忙,就是再遭一次撤职处分,我也要帮。你这也提醒了我,我这边也要让部队好好学学爱民政治和游击战术。这样吧,我找个既懂政治又懂军事的人才来帮你。”

“好!那就先谢谢你啦。”王铭章很高兴地说,“请尽量早点派人过来,越快越好!”

第二天下午,陈离推荐的张晓峰来到德阳122师师部,王铭章和赵渭宾热情接待。三人恳谈了半天,当晚共同起草了一份军政训练大纲,第二天去送给孙震。孙震很是赞同,要求立即实施。

“七·七事变”之后,由于南京当局增援不力,29军孤军奋战,日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占领了北平和天津,华北重地迅速沦陷。1937年8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召集高级国防会议,紧急商讨应对方略,召请全国军政要员人前往参加。

刘湘于8月3日下午乘飞机赶往南京。行前,他向前往机场送行的四川省抗敌后援会主任张澜等社会名流和新闻界发表书面演说:

“平津沦陷,中华民族今日已到最后关头,唯一出路只有抗战。本人此次力疾晋京参加国防会议,认为今日之局势,舍抗战外别无他途。入京首当将此意见陈诸当道。四川为国家后防,地位重要,今后既需长期抗战,四川即应负此长期支撑之巨大责任,除军队可全部动员开赴前线外,所有人力、物力,无一而不可以贡献国家。入京即拟将此意剀切陈明,以纾中央之忧,而慰国人之望。川康责任艰巨,无所遁逃,但今日各项准备均需巩固基础,以言长期抗战,资源开发方面有待于人才技术之增进甚多,故除建议中央大力协助、充实后防外,并希全国一致认识此点,群策群力,俾得奠此复兴之基。”

正为平津沦陷沮丧的川康军民,对最高国防会议的召开和刘湘书面谈话大感振奋,无不期待会议早出结果。

刘湘一行抵达南京,立即拜见蒋介石。蒋非常高兴地对刘湘说:“甫澄啊,你是积极主张抗战的,这很好!我知道你今天下午抵达,所以决定将会议开幕时间定在今天晚上。请你一定要出席会议并发言,激励大家的抗战斗志。”

刘湘连声说这是分内之事,听从安排。

当晚7点,南京最高国防会议正式开幕。蒋介石首先讲话,分析中日政治、军事形势,申明此次会议目的,是听取大家的抗战大计。接着就是距离战争前线平津地区最近的山西最高军政长官阎锡山发言。

阎锡山发言一结束,蒋介石就请刘湘发言。刘湘随即站起来,十分动情地说: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再到强占山海关和全面侵占长城防线,现在又是‘七·七事变’,日寇实在欺我太甚,中日非有一战不可,只有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民心!要攘外才能安内!”

会场上立即鼓掌欢迎。坐在台上的蒋介石也表情严肃地跟着鼓了几下掌。

刘湘接着说:“日本的军事力量虽然比我们强大,但日军也有其弱点。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由于中国地广人多,日军兵力有限,必须依靠主要交通线、主要铁路,始能展其所长,离开交通线,不但军队调动困难,给养补充更不容易。我们只要采取正规、游击两种战术,在交通线两侧及其前后方与敌人周旋,即可作持久战。就国际形势来看,日、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企图霸占世界,美、英、法、苏必不会坐视,由中日战争发展到国际战争,是有可能的。抗战最后胜利必属于我们正义的一方。我们四川虽然近年来饱受内战之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