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一回到指挥所,赵渭宾就把一路打好腹稿的电文写下来,拿给王铭章看:

“敌以炮兵猛轰我城内及东南城墙,东门附近又被冲毁数段。敌步兵登城,经我军顽强冲击,毙敌无算,已将其击退。职等往来督战,吾臂中弹,尚无紧要,唯恐友军再无消息,则孤城危矣。谨呈,王铭章。17。14叩。”

王铭章看了看,把“职等沿城墙往来督战,吾臂中弹,无关紧要。唯恐”一段划掉,改为一个“若”字。另在前面加了“立到,临城,军长孙,〇密。”几个字,然后亲自拿到电台拿给廖台长,守着他发报。

听到廖台长说接通了,王铭章和赵渭宾等都高兴得跳了起来。王铭章立即让传令兵把这个好消息通晓全城将士,彻底打消疑虑。

城内将士闻讯,又一次振臂欢呼。

第28章 英雄之城

1938年3月17、18日,滕县彻底沦陷,王铭章、赵渭宾等人突围失败,纷纷殉城。

“师长,临城没有失守,的确是个很好的消息。接下来,我们最好马上研究下一步的城防形势。”赵渭宾提醒道。

“对!象贤,先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对赵渭宾非常熟悉的王铭章,知道他有话要说,就让赵渭宾给在场的王志远、税梯青、邹绍孟等说说。

“好。城防情形,刚才大家都看见了。特别是南城墙,到处是缺口,处处可以攀登,而吕康他们那边已经没有预备部队了,各个师部也已经抽调不出预备部队,并且城内各部的弹药所剩不多,特别是最管用的手榴弹已经快用完了,形势非常危险。

关于援军方面,不论日军广播的官桥防线失守一事是否属实,有三件事情是可以基本确定的了:

一、南沙河已经被日军占领;

二、临城还没有失守,但滕县到临城的后路已经被切断;

三、汤恩伯兵团改变了对滕县的增援计划,且无联合我们进行夹攻反击的迹象。现在,汤恩伯集团有可能退守临城及以南的运河一线布置阵地,或者向独坐山以南的峄山方向转进。

在这种情况下,既然临城还没丢失,那么,只要我们能坚持到入暮,临城及其以南的运河防线应该就能有足够的时间部署到位。也就是说,今晚之后,滕县实际上已经成了失去战略防御价值的孤城。并且,今天打下来之后,即便是汤恩伯部明天组织夹攻,我们也将丧失协同反攻能力。我建议,今晚实施有组织突围。”

王铭章仔细想了想,认可这个分析,王志远、税梯青、邹绍孟也都表示同意。他们还进一步强调反正孙司令和蒋委员长14日下达的死守三日待援的死命令,现在已经超过时限了。

但王铭章随即想到一个问题,现在毕竟集团军总司令孙震还没有下达突围命令,汤恩伯的援军又已经抵达附近,不排除明天组织内外夹攻反击的可能性。如果今晚擅自突围,一旦严厉追究,干系重大。他觉得还须征求另外几位没有在场的高级将领的意见。于是决定通知吕康、曾苏元两位旅长也到指挥部地下室召开师旅长紧急会议。

吕康离开南门前,张宣武从自己团的预备队里抽调了一个连到南门增援。吕康刚走,日军就发起新一轮进攻。

正当守城主力在大缺口处顽强阻击日军坦克和步兵冲锋的时候,十多名个日本兵悄悄爬到大缺口东侧百米左右的一个小缺口处,用布梯攀城。

负责该段防守的,是刚刚从东门调过来增援的张宣武团第三连。正在缺口下面云梯边准备随时登城侧击日军的,正是洪洞整编时候晋级的三连上等兵“烟灰儿”潘玉印。

他正在抽烟提神,突然头上有尘土落下,掉在烟斗中,他赶集抬头往上看,只见有东西飞到缺口顶上,仔细一看,原来是两个系有绳子的铁飞爪。

他立马意识到是日军正在用绳索登城,也不叫喊,赶紧扔下烟杆,抓了手榴弹和步枪,悄悄从身边的云梯噌噌噌登上城墙。爬到缺口高度时,把早已紧握在手的两枚手榴弹拉燃,一起向飞爪后面那个布梯最顶上的日寇头上猛砸去,随即把手榴弹丢下城墙。手榴弹一爆,他手中的冲锋枪也跟着往下面的掩护机枪手扫射。一梭子子弹打完,几个日本兵全被消灭。他赶紧重新装弹夹,继续扫射,一下子击毙七八个日本兵。

城根的战友赶上来时,看见一片日军尸身、一个已经被炸得粉碎的布梯和几个正见势不妙逃之夭夭的日本兵,而潘玉印自己居然一点也没有受伤。

这边正在庆幸刚才潘玉印眼明手腿疾动作快,大缺口处数百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