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众人面露疑惑,莫寓道也不解地问:“为什么?”

“就怕你们偷奸耍滑、偷工减料,为了算计本帅的银子,连质量也不要了!”苏元春正颜道,“赏归赏罚归罚。丑话说在前头,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你老莫卖田卖地卖老婆孩子,倾家荡产也要返工。也劳各位师父把好关,南关是国家脸面,别弄成马屎外面光的豆腐渣工程,落得子孙后代唾骂。”

众人齐声道:“大帅放心,人都有良心,工做不好,我们也问心有有愧啊!”

“大家明白就好。干活吧,本帅帮不上大忙,也陪大家出身汗。”苏元春从地上拿起杠子,同几名亲兵抬起一块凿好的料石走向砌了一截的城墙。德仔规劝不住,只得同他合用一根杠子,尽量把绳子挪向自己这头。

董乔见劝他不住,悄悄叫过新来的亲兵陈炳焜,让他从关口下面叫回马盛治。苏元春放下杠子:“同番鬼吵架了?”

马盛治余兴未尽:“可不是!番鬼五划官过来找事,碰到标下心烦,借机把他臭骂了一顿,真爽!”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王德榜虽然不是熊将,却没少给潘鼎新找麻烦,他带出的兵自然也是难剃的头。王德榜离营后,定边军兵勇因无人管束,又得不到遣散的底饷,受几名心怀不满的帮带哨官挑唆闹事。苏元春令马盛治前去收抚,没想到几句话不合,便把领头的军官杀了两个,更加火上加油,部分兵勇哗变入越成为游勇。

苏元春召回马盛治斥责一顿,改由原在定边军担任管带的永安人姚可定出面安抚,同意暂不裁减余下的人员,从军费中拨出些款子在驻地附近修筑伏波山炮台和伏波庙,让他们有些事情干,虽说没了饷银,衣食还算保障,事件才渐渐平息。

第五十三章 左弼右辅(2)

苏元春知道马盛治说的烦心事,正是因为他处理不当激起定边军士兵哗变受到斥责的事情。他没有点破,问道:“又是因为陆阿宋那股游勇的事吧?”

马盛治欲盖弥彰地笑一下:“其实也没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标下本来不想理他们,只想找人吵架解闷而已。大帅先到屋里坐坐,喝杯茶。”

停火以后,清廷令唐景崧将景字军就地解散。陆阿宋拉不下管带的面子回老家耕田种地,手下一伙弟兄过惯了集体生活,又不愿意各奔东西,便把他们纠集起来在水口边境占山为王,干起绿林响马的活路,专与贩卖鸦片的烟帮和法军作对,法军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据水口关驻军报告,两天前陆阿宋袭击了法军运输队,抢走不少军用物资,法国人吃了亏,抗议一下是少不了的。苏元春早就听说马盛治和陆阿宋是结拜兄弟,陆阿宋惹出的事情,自然能包就包。他饮了口茶,问:“参加施工的兵勇每月另加的一两赏银都发了吧?”

马盛治回答:“都发了,他们很满意,做工十分出力。”

苏元春沉思片刻:“他们做的是力气活,很辛苦,多赏一点是应该的。这样吧,参加工程的士兵,每月三斗米的定量增加到三斗六升;跟师父学手艺的人,每人再加赏一两,让他们有钱买些酒菜孝敬师父,师父才肯用心传授手艺。他们早日出师,对我们也好,以后修防线筑炮台,工匠不够哪!”

马盛治赞同道:“这样一来,他们做工学艺,就更加卖力了。”

苏元春见一位年轻人正细心地在纸上描画,便起身踱到他身后仔细观察。

莫寓道介绍说:“这位后生也是永安人,叫苏丕显,上次的南关工程图就是他连夜赶绘的。我让他彩绘这张《南关设防图》,以后关城竣工,大帅好送往朝廷销差。”

苏丕显这才发现苏元春站在身后,忙站起来:“大帅……”

苏元春赞扬道:“画得不错。你家在永安什么地方?”

苏丕显腼腆地回答:“回禀大帅,在东平里青山村。”

“东平里?说来我们还是同一门祖宗,你是‘丕’字辈,论辈份该称本帅为叔公呢,”苏元春掏出怀表看了一眼,“还有时间,一起上金鸡山看看。”

马盛治道:“山上杂草丛生,路不好走,熙帅别去了吧?”

“其他地方可以不去,金鸡山是非上不可的。”苏元春走出门外,沿着关楼西侧城墙向山顶走去。

说是城墙,其实只是明代修筑的石砌阶梯,朝越南一面筑一道砖石砌成的齐胸女墙,因年久失修,山路上杂草丛生,女墙也已多处坍塌。

金鸡山顶由三座山头组成,是周围群峰的制高点,在山顶极目远眺,方圆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