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正寻思着从对手的眼神和动作里找出破绽。

在方苏雅眼里,这位比他年长十多岁的中国将军和他为之服务的古老帝国一样,陌生而又固执,而且深不可测。他担任驻龙州领事期间,苏元春是主要的谈判对手,如何利用商人后代的良好素质和外交家的精明手段对付这位貌似朴实的职业军人,为法兰西帝国谋取更大的利益,将是他的主要课题。

无论开埠通商还是修铁路,法国都无法回避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游勇的干扰和破坏。方苏雅坚信,在游勇背后有中国军方的暗中支持,虽然法军多次采取军事行动,把越南内地的游勇驱赶到边境,他们仍以深山老林为基地,袭击法国军队,抢劫来往客商,扰乱边境治安。他来到龙州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游勇问题,为勘定边界、开埠通商和修建铁路铺平道路。

方苏雅先开了口:“游勇的所作所为,想必阁下已有所闻。他们严重损害了法国的利益,将军阁下打算如何处理?”

“什么不法行为,简直就是土匪!”苏元春摆出一脸与游勇不共戴天的痛恨表情,“应该毫不犹豫地坚决剿灭。”

“游勇多为贵军退役士兵,阁下对此作何解释?”

苏元春道:“我也为这件事头痛啊!为了表示诚意,天朝裁减了大量边军,可是遣散的士兵们离开军营以后不再听从我的命令,我能拿他们怎么办?”

“可以再把他们组织起来,做一些正当的事情。阁下不是正在开展边防设施建设吗?一定会需要大量的劳工。”

“说得轻巧!边境游勇少说也有上万人,养一营兵每年少说也要二、三万两银子,二十营要花多少?当时朝廷裁减他们,就是为了节省开支,再把他们招回来,谁来养活他们?”见方苏雅无言以答,苏元春有意加上几句,“朝廷最近又下了谕令,边军还要裁减,也就是说游勇的人数还要增加,我正在为这件事情睡不着觉呢。”说完,朝董乔丢了个眼色。

董乔趋前一步:“大帅,晚宴已经准备好了。”

苏元春站起来:“好,今天就聊到这里。方苏雅先生,粗茶淡饭,不成敬意。请吧!”

方苏雅只好也站起来:“将军大人先请。”

第七十八章 以炮台支撑边防(…

清流派骨干,太后手擢之人,同治二年探花,这就是苏元春对张之洞的全部印象。

从接到张之洞请他到广州一晤的电报时起,他一直在心里猜度,这位未曾谋面的封疆大吏长的什么样子,是才华横溢光彩照人,还是胸含城府深藏不露?是北方汉子般的魁梧豪爽,还是江南秀士样的文质彬彬?

苏元春并不希望张之洞调离两广,但这是朝廷的安排。朝廷要修铁路,廷议时张之洞认为,李鸿章主张从天津修到北京的方案对京师安全有害无益,如果列强入侵,可以长驱直入打进北京,因而力主修筑国内腹地的干线,而且铁路不能修进京城,把龙脉挖断了谁也担戴不起。

朝廷采纳了张之洞的意见,将他调任湖广总督,负责修筑从芦沟桥到汉口的芦汉铁路,由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接任两广提督。

苏元春从龙州上了官船,沿左江、邕江、浔江乘船东下,过了梧州进入西江水域。

正值杜鹃花开季节,山野间夭夭灼灼,把西江两岸点缀得格外绚丽,几位亲兵从未见过这般山花漫烂的旷世奇景,情不自禁地对着满山遍野的山杜鹃发出一阵阵大呼小叫。苏元春让德仔摆了茶点,与董乔坐在船头品茗赏花。

“难得大帅有如此雅致,来上几首如何?”见苏元春含笑不语,董乔转头吩咐,“德仔,备好文房四宝……”

“不必了,没那灵感,”苏元春望着丛丛簇簇的山杜鹃出神。同老二李鸿章一样,李瀚章也认为大清安全最大的威胁来自海路,主张海防优先,对塞防不甚重视。他担心李瀚章到位以后,张之洞原先答应的防线建设工程款又打了水漂。

“大帅不必过虑,香帅请你去,肯定会有好消息,”董乔象是猜透了他的心思,宽慰道,“刚接任广西巡抚的马丕瑶是河南人,曾与香帅长期共事,还算合得来。”

见眼前只有一位无话不说的随侍幕僚,苏元春无奈地发起牢骚:“这些清流派,个个都是好大喜功、夸夸其谈。香帅赞同修筑广西防线,凭他同太后的特殊关系,弄点工程款应该不难。我们这边早已动工,款子却一直没有着落。唉,就连晚上做梦,也时常梦见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啊!”

几年来董乔亲眼看到苏元春为南疆防线苦心积虑,耗费了多少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