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第三件极密情报,是蒋介石欲乘8月25日英国大使许阁森之小汽车赴上海视察上海战事,因为当时日本屡欲谋刺蒋介石,蒋介石之行踪被密切关注,而英国还与日本有外交关系,许阁森大使是去上海会见日本驻华大使川越的,英国大使汽车有英国旗号标志,日机是不会轰炸的,可是这一消息也被黄浚告诉给南造云子,而8月26日蒋介石有事未去,许阁森的汽车至嘉定地区沪宁路上遭到日机轮番追击,汽车被打翻,许阁森大使受重伤,肝部中弹,事件发生后,举世哗然。陈布雷在8月27日日记中有记:“……十一时卅分到陵园谒委员长,承命拟致许阁森大使慰问函,以许大使在京沪道上被日机炸伤甚重也……”连续几次最高军事会议泄密,蒋介石意识到有日本间谍打入了中枢部门,密令南京宪兵司令谷正伦秘密调查内部,排查分析,陈布雷无此可能,而锁定了黄浚,谷正伦又策反了黄浚家的女佣莲花,令她监视黄的行动。始知黄浚司机从中传递情报,于是特工监视了黄的司机,并且获得了日本大使馆给黄浚的指令,谷正伦得报告,立即报告蒋介石,蒋即下令秘密逮捕黄浚一伙间谍,审讯中,黄浚对其罪行供认不讳,经军事法庭审判,以卖国罪判处黄浚父子死刑,公开处决;判处南造云子无期徒刑等。几个月后,日军进攻南京,南造云子又以肉体征服看守,逃出监狱,日军侵占南京后,南造云子又收买国民党中统派往南京的特务,1942年4月,军统特工潜入南京,当南造云子驾车外出时,3名军统特工三枪齐发,将南打死,南当时是33岁。

陈布雷日记中对此经过当然是知道的,但在日记中并未详载,可能这也涉及机密,况与其本人无关。这里插叙一节,以表示日本早有侵略之野心和计划,国民党方面还是有原则的,卖国者严惩,对日本间谍也必欲除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南京撤出前陈布雷的忧愤(1)

47岁的陈布雷陈布雷在1937年下半年于南京撤离之前,主要还是关于抗战事,为蒋介石草拟文告,他也密切关注国际动向,如1937年8月31日日记中记:“……阅报知中苏互不侵犯约已于昨日正式公布……”,特别令人奇怪的他还很注意自己的修养,如8月31日日记后摘录“治心之要”:“▲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胸中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念头昏散时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皆动,乃知蓄疑者乱真知,过思者迷正虑。▲先事徘徊后事懊恨曰萦思,游心千里,岐虑百端曰浮思。事无可疑,当断不断曰惑。思事不及已为他人忧及妄里。无可奈何,当罢不罢曰徒思。日用职业本分工夫,朝维暮图,期无瞻废曰本思。▲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身有定业,日有定务,暮则计今日之所行,思则计今日之所事,庶心有着着落。▲已往事不追思,未来事不迎想,现在事勿留念。▲事未至而多方逆忆则神伤,事已过而多方懊恼则气伤,牫贼神气莫此为甚。▲改过之人,如天气新晴一般,自家固是然,人见之亦分外可喜。”6月1日又录:“▲寡思虑以养神,靖言语以养气。▲辩不如讷,察不如拙,动不如静,忙不如闲。▲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若枯寂其形纷扰其内,非病则狂,甚殆甚矣。▲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济人利世。▲处心不可着,着则偏,作事不可尽,尽则穷。▲作人要脱俗,不可矫俗,处世要随时,不可趋时。▲唯恕可以成德,唯俭可以养耻……放低标准以衡人,退步思量以自慰,乃行恕行俭之要则也。▲恩重难酬,名高难称……受惠不可频,受则必酬,高名不可居,敛之以实。▲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利害得失之会,太分明则起趋避之利。▲不可因喜而轻诺,不可因怒而失言,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陈布雷在战争非常紧张之际,把这些心得和体会,认认真真摘录在日记中,作为座右铭,可见其作人之认真态度。陈布雷虽然对工作认真,全力以赴,对作人认真,自省自重,对其子女也很关切,如9月2日日记中记:“……六时卅分起作家书数缄并致细怜皓(二女一儿)一函。嘱令停学一年,以细儿仍愿往杭执教并旁听浙大课程,而怜更决心欲入学,皓则以应否入学请示于母,其实,同济校舍已毁于炮火之下,即欲入学亦无法也,儿女长大以后即各有志愿,不能相强,然女儿单身在外,何能放心,故驰书告之,恐已不及阻止耳。”当时为了战事,陈布雷已送妻子回故乡,所以9月12日日记中记:“……接允默九日所发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