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唐宋日新月异,忽必烈找到一统大蒙古帝国的希望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听到李渊的话之后,在场的大唐群臣也是有些愣神。 裴寂赶忙开口道: “陛下多虑了吧?大唐现在也打败了突厥,征服了西域,还开放了科举,不可能会垫底的。” 萧瑀点头道: “裴大人所言极是,咱们大唐也做了不少的事情,陛下不必多虑。” 成为宰相没有多久的长孙无忌同样道: “陛下的大唐已经有了盛世之相,垫底是绝对不可能垫底的,还请放心。” 对于这些大唐臣子们来说,垫底是他们没办法接受的事情。 评分这种东西,可不是仅仅给皇帝们评分。 整个王朝的评分不够高,大臣们同样也难辞其咎。 金幕的评分就是一个标准,评价究竟哪个王朝的君臣组合更加出色的标准。 这是直接关系到将来大家历史书名声的,谁也不敢在这种事情上放松。 太子李世民同样正色道: “还请父皇放心,大唐如今的疆域也和金幕之中的全盛期相差不大了,再加上各项内政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想来本次评分只会更高,绝对不可能更低的。” 听到众人都这么说,李渊这才松了一口气。 甚至,他的心中还生起了一些期待。 难道说,在朕的这条世界线上,最终还能有一个“武德盛世”? 李渊想到这里,嘴角不可避免地勾了起来。 朕这个大唐开国皇帝,好像也没有那么差劲嘛。 想到这里,李渊不由看了一眼李世民。 他非常清楚,大唐能有现在的这种盛世迹象,确实和李世民是分不开的。 击败突厥征服大漠,是李世民亲征。 平定西域,同样也是李靖作为主帅,秦琼、尉迟敬德作为副将打出来的成就。 国内的科举改革和商业发展,同样也是李世民以太子的身份主持不断推进。 整体的工作进展虽然并不算飞速,但也是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李渊咳嗽一声,对着李世民道: “世民啊,朕觉得这个大唐,确实是没你不行。” “朕现在都有点后悔了,若是早点立你当太子,大唐应该还能更加强大一些!” 听着李渊的话之后,李世民微微愣神一下,随后笑道: “父皇谬赞了,儿臣只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建成兄长之前的工作也是做得非常不错的。” 李渊摆了摆手,正色道: “建成那个小子毕竟是朕的儿子,当然也是有一点本事的,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今后的大唐,还是得靠你和你的子孙后代,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面对着李渊不加掩饰的示好,李世民表面谦逊,嘴角却一点点地翘了起来。 过去那么多年来,李世民一直渴望的认可,终于一步步的实现了!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头戴皇冠坐在皇位上,但并没有去看面前的金幕,而是等待着什么。 很快,一阵脚步声响起。 风尘仆仆的老将李靖带着李绩等人走入大殿之中,朝着李世民躬身行礼。 “臣见过陛下,此次出征吐蕃,幸不辱命!” 李世民放声大笑,从龙椅上走了下来,亲手扶起了李靖等人。 “药师啊,这一次你替朕平定吐蕃,功莫大焉!” 李靖顺势起身,老脸因为高原的紫外线被晒得黝黑,脸颊上还带着红润。 “此番征服吐蕃,乃是陛下神机妙算,老臣不过是听命而为罢了。” 说完,李靖便一五一十地向李世民介绍了这一次的征战经历。 本次出征吐蕃,对于大唐而言并不算特别困难。 在明白了“高原反应”之后,李靖先带兵在吐蕃边境一带进行了三个月的驻扎演练,让所有将士们都习惯这种气候,这才继续发动了进攻。 在吐蕃高原的北部,以游牧民族为主,李靖也没有过多的在这里停留,而是一路直奔高原中心。 在那里,吐蕃的几个大部族以定居的方式控制着一处处城池,以城池为核心在辽阔的范围内进行农耕和一定的放牧。 李靖的作战方针就是直取这些城池,以擒贼擒王的方式,用最快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实现对整个高原的征服。 有火枪和火炮的帮助,再加上纵横天下的大唐骑兵,李靖兵分两路,亲率主力短短三个月内就攻破了吐蕃六个大部族的城池,俘虏了超过五万人。 另外一路的李绩直取青藏高原西部,在大唐安西都护府兵马的策应下打通了从天山进入西域的通道。 随后一路沿着青藏高原南下,进入了拉达克地区并征服了当地的土王。 李绩汇报道这里,非常高兴地对李世民道: “陛下,臣在拉达克那边发现了一条通道,可以直接进入天竺!” “天竺……”李世民闻言,心中不由一动。 作为大唐最有雄心的皇帝,李世民的斗志始终非常旺盛,开疆拓土的野望也一直燃烧着。 但西域以西的中亚草原,李世民并不是那么感兴趣。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