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倭国入侵朝鲜,朱翊钧和历朝皇帝都震惊了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矿税?” 在听到了朱翊钧的话之后,在场的大臣们脸上都露出疑惑的表情。 万历皇帝嗯了一声,得意洋洋地开口。 “近年来,大明矿业的收入可是下降得很厉害啊,去年才十二万两。” “但朕翻了一下之前的历年收入,发现矿税最多的时候可是一年能收至少五十万两白银。” “只要让矿税重新恢复到五十万两,朝廷一年能多出三十八万两,这亏空不就轻轻松松的填补上了吗?” 赵志皋粗略一听,觉得朱翊钧的话,在逻辑上是没问题的。 然而…… 赵志皋正色道: “陛下,大明矿税下降,乃是因为大明之前发现的许多矿都已经开始产量枯竭。” “这种情况下多征收矿税,恐怕……” 其他大臣们闻言,也纷纷附和赵志皋。 本来一年产价值两百万两的矿,朝廷收个五十万两当然是轻轻松松。 现在一年产量价值都只有六七十万了,再收个五十万两的税,这不是扯犊子吗? 朱翊钧却并不这么看。 他信心满满地开口。 “尔等懂什么?” “朕已经让东厂和锦衣卫秘密查探过了,矿税下降的根源并不是因为产量不够,而是有人瞒报产量,私自售卖朝廷矿藏,中饱私囊!” 赵志皋欲言又止。 朱翊钧双目一瞪,道: “你们若是不让朕多征收矿税,那你们自己来想想办法,把每年这几十万两的窟窿给朕补上!” 赵志皋默然片刻,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不瞒陛下,其实朝廷如今国库现银还是能支撑几年的,前提是不会再爆发像宁夏之战那样的大规模战争了。” 朱翊钧哼了一声,道: “未雨绸缪,懂吗?” “朕可不想万一真出了点什么事的时候,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赵志皋正想说大明哪里会有这么多事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闭上了嘴巴。 赵志皋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陛下,臣以为矿税之事兹事体大,不如先让六部讨论一番,弄个章程出来,再由内阁呈送到宫中?” 赵志皋这是打算用一个拖字诀。 以正常的程序,这个章程想要出来,六部没有几个月的扯皮是搞不定的。 等六部送到了内阁,内阁这边少不得也要争论、商讨一番。 再从内阁送上去给朱翊钧,一年半载的时间也就过去了。 到时候的朱翊钧估计都忘了自己交待过这件事情了。 朱翊钧却不买账,一声冷笑。 “你们这些官官相护的戏码,朕早就已经看透了!” “这一次,朕要用司礼监来负责这件事情,内阁六部就不用管了。” “什么?”赵志皋等人闻言,直接傻眼了。 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据理力争。 “陛下,这种事情本就该由户部牵头,刑部和工部提供协助,怎么能让司礼监那边直接负责呢?” “陛下,之前嘉靖皇帝就用过太监征税,民怨沸腾啊,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旁的几名司礼监大太监闻言,顿时大为不满。 张鲸冷笑道: “说的这是什么话,难道你们内阁是在给陛下做事,我们司礼监就没有给陛下做事了?” 张诚阴阳怪气地开口道: “某些人,真以为帮陛下批个票拟就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 “不就是收税吗,我们这些太监再不懂事也是要为陛下尽忠做事的,可不会像某些人一样官官相护!” 【朱翊钧征收矿税的事情,直接引发了内阁和司礼监两大机构的激烈对立。】 【这件事情由于涉及财政,无论内阁还是司礼监都不愿意让步。】 【一时间,矿税之事陷入僵局。】 【还没等朱翊钧解决这件事情,另外一件和大明息息相关的事情又发生了。】 镜头一转,到了一座让人颇为陌生的城池。 这座城池中,各种人来人往。 华夏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看着这座城池中的人,都感觉颇为古怪。 刘邦忍不住发了一条弹幕。 【汉高祖刘邦:这是什么玩意,剃个半秃不秃的头,还穿着木屐?】 【秦始皇嬴政:这种看起来有点像战国时代,但又有点吴越风格的着装,难道是南蛮以南的服装?】 【昭烈帝刘备:始皇帝,朕的大汉已经征服缅甸了,我很负责的说,这绝对不是南蛮以南的服装。】 众人议论纷纷中,贞观世界,李世民的表情渐渐古怪。 【唐太宗李世民:各位,这城池的风格,其实很像朕的大唐。还有这些穿衣服的风格,也很像是大唐的服装进行的改动。朕怀疑,这应该是倭地。】 【汉高祖刘邦:原来你大唐的服装这么丑?】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可能!我的意思是,这些倭人应该是学了大唐的文化之后,嗯,净知道发扬糟粕了,精华是一点都没学到。】 【宋太祖赵匡胤:朕必须承认,大唐风格的服装就是没有大宋的好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