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碧蹄馆之战落幕,秦皇汉武发现了明军制度上的大问题 (第1/1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在小早川隆景这位第六军团指挥官的亲自坐镇下,倭军果然爆发出了强悍的战斗力。 第六军团足足有一万五千人,小早川隆景带来正面用作冲击的就达到了一万人。 而在侧面的两支兵马同样也是各有三千人。 倭军投入战场的数量达到了一万六千人,而经历了半天的激烈战斗后,明军如今只剩下两千出头的士兵还能拥有继续作战的能力。 双方之间的兵力比来到了惊人的八比一。 倭军投入的大多是还没有打过仗的生力军,相较连番激战的明军而言,拥有绝对的体力优势。 此外,小早川隆景还派人拖来了火炮,开始对明军进行轰击。 这一刻,明军可以说是集齐了战场上所有的不利因素。 就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有点忍不住了。 【汉高祖刘邦:完了,若是没有什么奇迹发生,这李如松几兄弟应该是要死在这了。】 【光武帝刘秀:总不会此时天降陨石吧?】 【明太祖朱元璋:不可能,朕相信大明将士一定能绝处逢生!】 【汉高祖刘邦:好了小朱,看王莽盘点视频的时候朕也无数次希望汉哀帝他们能反杀,最后结果还不是被王莽篡位?你的心情朕理解,但你要面对现实。】 …… 【唐太宗李世民:说实话,就这种情况,此战明军想要取胜是无稽之谈。若是能让主帅李如松逃得一难,便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李世民的带兵能力是公认华夏五千年皇帝里最强者级别,他一开口就是一锤定音。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重重地哼了一声。 “这个李如松怎么搞的,不是有两万多匹马吗,后续的骑兵呢?” 这也是众人心中萦绕不去的疑问。 对啊,大明的骑兵呢? 两万多匹马,怎么只有三千骑兵? 其他的骑兵去哪了? 倭军都已经四面合围了,打了半天了,明军的援军呢? 大明君臣脑袋里不停地冒出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他们期待的注视着金幕,希望能得到回答。 但金幕中并没有出现任何解说字幕,而是继续播放着双方激战的视频。 太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 被四面包围的明军,局势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李如松大喝道: “所有将官上第一线,务必要撑住!” “主力部队很快就能到来了!” 听到李如松的话之后,李如柏、李宁、查大受、张世爵、方时辉、王问…… 在场所有的大明将军全部带着亲卫冲了上去,各自奋战。 而李如松,则将目光锁定了井上景贞。 正在率部和明军将士激战的井上景贞预感到了什么,一抬头,正好和李如松的目光相对。 “跟我上,杀了他!” 李如松策马狂奔,直接朝着井上景贞而去。 刚刚的交战,让李如松敏锐意识到了井上景贞的胆怯。 他打算利用击杀井上景贞这件事情来打击倭军的士气! 李如松这一冲,把井上景贞给吓了一大跳。 井上景贞并不知道对面就是大明这一次征讨朝鲜五万大军的主帅,但经历过刚刚的战斗,井上景贞对李如松的印象极为深刻,知道他是眼下碧蹄馆所有明军的主心骨。 看着李如松冲杀而来,井上景贞一咬牙,挥舞着大刀迎了上去。 “杀!” 李如松一声大喝,同样挥舞着手中马刀,和井上景贞对了一刀。 当! 井上景贞只感觉虎口处一阵撕裂般的剧痛,手中大刀差点脱手飞出。 “好强!”井上景贞大骇。 井上景贞不知道的是,作为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几兄弟从三岁开始就接受了极其严格的武艺训练。 几十年下来,他们弓马武艺早就已经练得无比纯熟。 而李如松作为长子,将来注定要继承家业的那个男人,经历的训练更是最为严苛而全面的。 论单挑,别说是井上景贞,就是倭国乃至整个大明,也没有几个人能胜过李如松! 李如松冷笑一声,又是一刀! 这一刀来势极快,井上景贞根本就没有办法躲避,只能硬着头皮,拼尽全力挥刀格挡。 当! 又是一声金铁交鸣之声。 井上景贞虎口处一阵撕裂般的剧痛,手中马刀再也握持不住,脱手飞出,正好扎进了不远处一名倭军骑兵的脑袋里。 井上景贞失了兵器,吓得胆子都要破了,拔马就走。 李如松哪里肯给他这个机会?追上去就是一刀! 眼看井上景贞就要横死当场,他身旁的两名家臣奋不顾身地冲上来,挥刀砍向李如松的要害。 李如松一声冷笑,回转马刀,在空中横出一道厉芒。 两声惨叫同时响起,这两名忠心护主的井上家家臣被李如松一刀四断,各种肠子内脏掉了一地。 就这么几秒钟时间,更多的倭军涌上来,死死挡在了李如松的面前。 李如松眉头紧皱,但手中的马刀却没有一刻停歇。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