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众臣惊恐 (第1/2页)

张献看到这本小册子的时候,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他年少命途多舛,于春风得意之际,遇到严华这个不类人师的师傅,仕途被他生阻于康庄大道之外,外放边陲之地没日没夜地熬着,青丝熬成了白发。 这十二年,他能得到的,来自官场同僚的帮助和善意极少极少。他没想到,偶遇的吕氏父女不仅在仕途上狠狠地扶了他一把,后面还给予他如此大的帮助。 此时此刻,他已经在心里将吕德胜当作了给自己授业解惑的恩师了。 其妻张氏默默地陪着他,只有她能理解他的不容易。 张献收拾好情绪之后,便让妻子先去休息,他告诉妻子,他得好好思考接下来他要走的路。 这一晚,张家的书房灯亮了整整一晚。 张献也思考了一个晚上,他觉得吕大人说的是对的,他的建议,也是最适合他的。 他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做孤臣。另外就是,现在朝中,派系林立。但总的来说,分为三个派系,四位顾命大臣两两一派,左安民协助新帝,自成一派。 他要在朝中站稳,要么投到左安民阵营里,要么直接和他对上。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如果投到左安民麾下,左安民于他,是大树,也是掣肘。 或者投到两方顾命大臣麾下,和投到左安民阵营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张献是外放过的人,没那么天真,他深知在别人手底下干活的为难。 既然都要一搏,那么,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做鸡头,自成一派,直接由皇帝定生死。做凤尾,无端端地在自己头上顶着一个婆婆,多了一个能左右自己的人。 张献这个决定一下,再回想吕德胜的话,他深知自己也领教了一番吕大人的手段。吕大人用的是阳谋,却让他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想法入局。 对于他的选择,吕德胜并不意外。 吕德胜对他非常的了解,他本身的性格以及自身的经历,让他做不了孤臣。 人都是需要安全感的。像他这般的孤臣,就是皇上手中的一把刀,自己自动摒弃防御,不防守,只攻击,相当于将一切都押在皇帝身上。 张献给仕途不顺的经历,会让他在得到权力之后,会下意识去抓住更多的东西,来保障自己。 另外就是,目前的政治环境也不允许他做孤臣。新帝也不够强大,他保护不了他手中的剑。 做他的剑,一旦一旦残缺了,废了,不够锋利了,就等着被抛弃吧,后面新帝又会很快地选出他的新剑。 对于新帝这没多少日子就抛弃一个大臣的毛病,吕德胜莫名有些心虚。 新帝这毛病,好像还是小闺女在大理狱那回,给他养成的?当时小闺女好像和新帝说过,他富有四海,人才济济,欲为他效劳的人才前仆后继,让他不要在意秦家几个小将。 这话,很显然,新帝听进去了。 但新帝这样,也让大臣看到了其凉薄的性子。 接下来一段时间,张献在家苦读小册子。 新帝登基之后,早朝像极了菜市场,热闹得很。 很多以前不需要议的政事,如今都要拿出来议一议才能确定往下该怎么办。 并且,很多事情,议到最后,还是没个结果。 现在大朝,就像菜市场一般热闹,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你给我使绊子,我给你添点油加点醋。 某日大朝,吕德胜难得没有托病,来了。正好,左安民因出城办事,告假了。 因春汛将至,新帝欲派遣钦差前往南方巡视。这事,他欲交给己方的人来办,然后他准备任命的那位大臣,就被顾命大臣阵营的臣子攻讦了。 新帝脸黑得不行。 就在这时,张献出列了。他将两方顾命大臣准备的人选从能力到私德,喷了个体无完肤。对比之下,倒显得原先新帝准备的人只是私德有小亏,能力出众了。 众大臣心中一突,这种喷人怼人噎人的风格,莫名地熟悉。 越听,众大臣越是头皮发麻,这该死的,熟悉的谏言风格,怎么和吕德胜那么像? 众大臣的目光在吕德胜和张献之间来回地扫视。 先是怀疑地看着张献,你和吕德胜两人,什么时候媾和在一起的? 再看吕德胜,你这个骗子,不是说不收弟子门生的吗?连指点一二都拒绝的吗?张献是怎么回事?不要告诉我们,他是无师自通?! 龙椅上,新帝愉快地将任命颁布下去了。 这是新帝登基后第一次这么畅快,原来有个人在朝中,给自己看不顺眼的大臣找茬儿,让不顺眼的大臣吃瘪是这么爽!他突然理解了先帝为什么那么宠信吕德胜了。 下朝之后,大臣们还没走出金銮殿,新帝身边的太监总管就来将张献请走了。 张献跟着太监总管来到御书房之后,撩起衣袍往地上一跪,嘴上说着请皇上恕罪的话。 新帝正因为刚才金銮殿的事欲对他大加赞赏呢,见此,稀奇地问起他,“张爱卿,何罪之有?” “其实上次面圣时,微臣就想说了,微臣才疏学浅,当不得皇上如此盛赞。” 新帝:“可是朕看你今天,十分有才啊。” “皇上,其实这是微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