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机会出现 (第1/1页)

襄平军屯 秦家三兄弟打仗归来的第二日,就下地了,流犯是没有休息一说的。 继曲辕梨出现之后,吕颂梨又将铁耙弄了出来。 长长的铁耙出现后,用牛来拉动,碎土、耙土、耙草都太方便了。 这两样农具样品弄出来后,被莫连峰呈交到上面。 此事事关辽东郡秋天的收成,上面的人都很重视。 随后,辽东郡官方召集了所有的打铁铺,加班加点打造这两样农具,然后分发下去,曲辕梨和铁耙普及了整个辽东郡。 就是有点费牛。 整个辽东郡的牛都遭了殃,春耕多年,都没今年累! 这一日,秦家人被莫连峰安排了个播种的活计。 秦家三兄弟这次支援辽阳,都立功了,但因为他们流犯的身份,功劳都记他头上了。 莫连峰:就很突然。 现在他看秦家上上下下都特别顺眼,这家人旺他啊。 故而这次春耕,莫连峰给他们安排了播种这个最轻省的活儿。 一般人可分不到这样的好活,更别提他们是流犯了。流犯通常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 但谁让他们太讨人喜欢呢,他就这么安排,咋了? 有意见来和他说! 反正说了,他也不听! 莫连峰巡视了一遍,指出了几个磨洋工的人,最后看了勤勤恳恳的秦家人,暗暗点头,才提着鞭子去了管事歇息处。 吕颂梨分到了一布口袋的稻谷种子,她这才意识到这时种地都是直接播种,还不是先育秧苗然后移栽的种植方式。 他们都是直接播种,然后遇到不发芽的,再进行补种。 通常补种的时候,就已经有点误农时了,故而补种的稻谷收成通常都不蛮好。 对比之下,水稻育苗移栽法,有太多优势了。 一是可以延长生育天数,二是可以减少用种量。 二是延长生育期,增加光照时间,增加产量。 另外,合理密植,最大限度地利用光合作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更高的产量。 此法特别适合水稻一年两熟的南方以及一年三熟的海南。因为育苗后移栽,可以减少生殖期,经过育苗可以提前一个月成熟,便于空出土地,种植下半年的农作物。 吕颂梨决定找莫连峰说说水稻移栽这个稻谷的种植新法。 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知识搬运,让老百姓们增加种地的产量。 从她了解到的信息得知,现在一亩地,稻子亩产竟然只有两三百斤。 要知道这里可是东北黑土地啊,这个产量有点对不起后世的粮仓之名了。 吕颂梨将水稻移栽法和莫连峰说了之后,道,“莫大人何不试试?” 经过了曲辕梨和大铁耙的出现后,在莫连峰眼里,吕颂梨就是一个精通农事的,他很重视她的提议。 但她说这事,干系太大了,那可不是一亩地两亩地的事,弄不好,今秋的收成怕是要遭。 “莫大人只需拿出两三亩地来试试,这个应该不为难。”吕颂梨不是那种急性子的人,一上来就大干快上,试验田嘛,先搞起来。 莫连峰当即拍板,“就依你所言,咱们拿出三亩地来试试,下午育苗的事,你来做指导。” “好。” 晌午,锣鼓声响起,是时候收工了。 流犯们三三两两地来到小渠边上清洗手脚。 “真累啊!”秦昭一边伸着懒腰,一边嘟囔。 他旁边的另一个人恨恨地看了他一眼,走了。这秦家也不知道什么来头,很得管事莫连峰的青眼,惹不起。 旁边的顾璋都无语了,这播种已经是最轻省的活了,连腰都不用弯,你说这话不招恨吗? 秦昭觉得自己无辜极了,他说的是实话啊,他带伤播种,挺累的。 “老三,回去了。” 秦家人也洗好了,秦珩招呼他。 秦昭一回到就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在那里哼哼唧唧的,还指使秦渝给他捶腿。 和儿子哭诉种地的辛苦,趁机教育他,要跟着六婶婶好好念书,种地是没有前途的。 捶完腿,还让他捶腰。 秦晟看不下去了,“三哥,你别不是虚了吧?” 秦昭像是被踩着尾巴的猫,“胡说,我没虚,你才虚呢,你全家都虚!” 秦晟无语,“我全家不也有你吗?你把自己也骂进去了。” 秦昭语塞。 就在这时,吕颂梨说话了,“三哥,这日子不会太久了,珍惜吧。” 什么?不是,这话,话里有话啊,秦昭反应很快,“六弟妹,这几日我们不在,你做什么了?” 说话时,他心中生起了一个疯狂的猜测,不会是他们要离开襄平军屯了?但是,可能吗? 一般来说,流犯到了流放地,基本上都是一待就待到老死的。比如他们如今的户籍落在襄平军屯,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变动了。除非有朝一日,他们恢复身份。 他们流犯的身份,不是那么容易摆脱的。除非得到皇上的特赦,可这谈何容易?除非他们立下很大的功劳。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