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积重难返 (第1/1页)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 吕颂梨的话虽然慢条斯理,却重重地捶在在场几人的心上。 “之前之事,实在是大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处境,割让城池,实非朝廷所愿。” “如今,皇上以及我等都想齐心协力重整山河,最后驱除胡虏,收复失地。”谢湛避重就轻地道。 吕颂梨讽刺地道,“你们就是喜欢搞攘外必先安内那一套!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外敌来了,就先杀个友军压压惊。对外敌占领的城池视而不见。” “也别说什么情非得已,妥协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想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已经全力以赴。不想解决问题,给再多时间再多机会也是枉然。宋墨如此,你也一样。” “所以章老,你还是不要对这对君主抱有太大的希望。” 谢湛反驳道,“攘外先安内并没有错,只有平定宇内,才能集一国之力抵御外侮。” “吕颂梨,不管你怎么说,都不能否认,平州的存在,分裂了大黎,分裂了汉族人民。” “章老,你的分量很重,选择大黎,能加速统一。选择平州,以致双方势均力敌,只会让整个大汉民族陷入巨大的内耗之中,最后两败俱伤,请你为天下人慎重考虑。” 吕颂梨挑眉,谢湛说他们平州让大汉民族陷入内耗之中?挺会甩锅的。 “敢问,我们平州如何让汉族陷入内耗了?幽平两州,难道不是大黎打算割让给鲜卑的?代郡,难道不是大黎不敌鲜卑,然后失去的?东海之战,我们平州远征军可曾大动干戈?” “我们平州目前占据的地盘,基本都是大黎自己放弃的。对于汉人同胞,我们平州一向都是克制隐忍的。举事至今,尽可能地避免对同胞倒戈相向。” 吕颂梨条理清晰地反驳他。 “倒是你谢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先平诚王,后灭晋王,这两场大规模的战役,牺牲了多少将士,这些可都是抗击鲜卑的中坚力量。那个时候,你怎么就那么心狠手辣呢?” 吕颂梨言语犀利,就差没给谢湛抽筋扒皮了。 身后的秦晟偷偷地笑了。 章慈瑟瑟发抖,就不能做一点亏心事。 谢湛努力地平复心绪。 “你我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必再作探讨。”他对吕颂梨说完,就转向章仲贤,“章老,我依旧坚持我的想法。” “大黎目前占据九州之地,平州只是一个新生的小势力,舍小保大,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黎现在可能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大黎有近两百年的治国经验,也曾出过盛世。革新之后,大黎将来定能惩前毖后,再现盛世辉煌。” 章仲贤没有说话。 吕颂梨觉得谢湛这饼倒是画得挺好的。 “说的不错,大黎也确实需要章老这样的人才来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我也相信你能给他一个舞台能完全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但是,展示完之后呢,你又拿什么来保障他的安全?” “革新,革的是谁,你也清楚,你能狠得下手?” 谢湛:“皇上和我等都有这个决心,自然也能护得住章老。” “对,你确实能狠得下手,毕竟你们谢氏一族刚回到长安嘛,相比其他世家阀门,你们算得上是身无长物了。但是,你话别说得那么满,革新,你能革到哪一步?彻不彻底?” “如果革新不彻底,便有如抱薪救火,世家权贵阶级一旦反扑,他们必将会加快对百姓的掠夺,加速地方经济和民生的退化。” “另外,自古变法革新者都难以善终,甚至祸及子孙,比如王猛、商鞅还是赵武灵王。” “章老,你一回去,得罪的是大黎的权贵。如果革新不能彻底,后果可想而知。你不能工于谋国,拙于谋家呀。” 谢湛冷声道,“吕颂梨,你莫要危言耸听,皇上与我还护不住他?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都护不住他,他去了平州,你又岂能护得住?” 吕颂梨鄙视地道,“你做不到的事,不代表别人做不到。我请章老,是想让他主持平州立法之事,新势力新秩序,并没有掠夺谁的既有利益。不让他得罪于人,不招人恨。” “谢湛,你认命吧,大黎已是积重难返。”谢湛没有荡涤天下的本事,搞移花接木那一套,头上光而已,底下早已腐朽不堪! “不,我们还可以力挽狂澜。”谢湛依旧如此深信。 吕颂梨:“拆东墙补西墙那一套就不必说了,能管用多久,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弹,你我心知肚明。算了,你觉得行就行吧。” 谢湛冷着脸,“你我不必再争论了。章老,你选择吧。是与我们一起再现大黎盛世,还是奔赴平州,赌那不可预知的未来。” 章仲贤看向吕颂梨,想听听她怎么说。 “盛世?你大概想象不出来,这片土地能养育多少人吧?”吕颂梨顿了顿才说道,“四万万人。” 吕颂梨没拿后世十三亿人这个数字来说事。 “现在,中原十三州的人口加起来,连四万万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你口中的盛世离这个目标同样相距甚远。”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