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震撼的演出 (第1/1页)

乐坛指挥杨升平教授登上舞台,趁着乐团成员调试乐器的时间,拿起话筒说道: “有些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华夏没有音乐。 对此,我不敢苟同,现在我就要带来我们华夏自己的音乐,接下来请大家欣赏《黄河协奏曲》。 首先演奏的首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 放下话筒,拿起“小棍棍”,大步走上指挥台。 随着杨升平指挥的手势,已经准备好的乐队,瞬间进入状态。 无数人的耳边还在回响着杨教授刚才的话。 “黄河协奏曲?我怎么没听说过?” “我也没听说过,我还以为又要演奏那几个世界着名的协奏曲呢,怎么突然跑出来这个?” “搞不清楚就算了,大家注意听,演奏开始了……” 黄河船夫曲是回旋曲式的结构,协奏曲一开始,小号与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木管乐快速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刻画了船工们同惊涛骇浪殊死搏斗的情景。 众人听到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险浪顽强的展开搏斗,最后是船夫们取得胜利的画面。 随着音乐落下,停歇,众人才回过神来,彷佛刚才脑海中,眼前的事情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样,瞬间热烈的掌声响起。 华夏人纷纷在心里赞叹,同时又有几分好奇: “什么时候国内出现了这么一首伟大的民族音乐篇章?” 稍事休息,杨教授又来到台前,拿起话筒,看着某个方向说道: “接下来请欣赏第二乐章——黄河颂”。 转身……音乐起…… 第二乐章,是有引子和尾声的无再现的多段体式,具有庄严宏伟之气,钢琴从低音起到高音处用浓重而有力的和弦热情歌颂式。 赞美了黄河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点发源地,突出了黄河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象征了华夏民族刻苦耐劳的伟大精神。 最后部分坚定有力的和弦,像是觉醒的华夏民族屹立在东方。 第二乐章结束,掌声再次响起,比起刚才更为热烈,响亮。 杨教授又回到台前,又拿起了话筒,又看向某个方向: “接下来请欣赏第三乐章——黄河愤”。 乐章一开始,清朗的笛声吹出了陕北风格,钢琴弹奏出了欢快而明亮的曲调。 然后随着钢琴曲调的转换,仿佛黄河之水汹涌的流向东方,然后钢琴一个上行的音阶式音型,引出了一段悲愤的和弦,乐队里铜管吹奏出阴沉的阻塞音。 众人眼前画面一转,这是倭寇践踏着祖国的河山,百姓四处逃亡,流离失所,一副凄惨的景象。 所有华夏人都想起了那不堪回首的年代。 音乐停止,掌声响起,华夏人都猜测,或者说是肯定,下一乐章该打仗了。 杨教授依旧拿起话筒,依旧看着某个方向:“接下来,是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转身,拿起指挥棒,又特意看向了某个位置,这个时候,观众才发现,在乐队的后面站上了很多人,有懂行的人见此,知道这应该是这个乐章会伴有合唱。 果然,随着铜管乐演奏出战斗性的号角声,弦乐组加入旋律层,声音嘹亮,宏伟,铮铮入耳的钢琴声中,歌声传来。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 “……”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现场不知何时,已经有人站起来,歌词唱到第三遍的时候,尤其是那几句时跟着大声怒吼“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更多的人也站了起来“风在吼马在叫……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最后一曲乐章,把现场所有华夏人的热血都沸腾起来。 电视机前,电脑前无数观看直播的人也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回到那个年代,拿起大刀长矛和长枪,跟倭寇大战一场。 随着演奏结束,慢慢有一些掌声传出,众人的思绪才回到现实。 然后就是震耳欲聋的掌声响起,很多人都使劲鼓着掌,大力到恨不得把手拍碎。 有的人手已经拍得红肿,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停下。 直到许久许久,看到杨教授又拿起了话筒,在场的华夏人才慢慢停下手里的动作,坐下来看着杨升平教授。 杨教授依然是那样的拿起话筒,依然是看着某一方向,那个方向是以威廉教授为首的西方交流会代表团负责所在的位置。 此时,映入摄像机的镜头中,观众们看到了无数张震惊得张大了嘴,目瞪口呆的外国人。 杨教授看着他们,一个字一个字,非常用力的说道:“曾有人说过,华夏没有音乐,不知道现在的他,还会不会继续说出这样的话?”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