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突围而出 (第1/1页)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夏天的时候,蚊虫过多,又不流行使用杀虫剂和蚊香的年代,点上一堆火,有条件的割上一把艾草,没条件的在火上扔上一层青草,滚滚的浓烟就会驱散蚊虫。 当然了,烟不用太大,否则人也受不了。 而李应此时也是用了这种办法,不同的是,制造出来的浓烟比熏蚊虫的剂量大了许多。 李应自艺成之后,还没有被小鬼子弄得这么狼狈过。此时心里的怒气早已经升到顶峰,就像干燥的火药桶,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炸得四分五裂。 李应不可能自己爆炸,就算能,也不能让自己炸得四分五裂,那么始作俑者就要需要承担被炸的后果。 碎铁刀在手,紫风刀在背,一柄适用于速战,一柄适用于鏖战,浓重的青烟掩住了刀光,让李应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行走在烟尘中的死神。 鬼子的枪声又响了,朝着这片烟火缭绕的小块区域进行覆盖性射击。 李应方向不变,俯身前行,并迅速地跑到燃烧的木屋前面,让这堆大火再次隔绝后面的射击。 而面前,就是记忆里最开始那群鬼子隐藏的地点,李应甚至在火焰燃烧的噼啪声中,听到了子弹上膛的声音。 此时,内功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李应内力灌注双眼,视力大增的同时,还在李应的眼前快速流动。 隔绝了青烟对眼睛的侵害,短时间内可以让李应不必担心眼睛酸疼流泪。 反观小鬼子,一个个被呛的涕泪齐流,仿佛家里发生了普天同庆的大事一般,那群梳着月代头的武士更是将武士刀立于胸前。闭着眼,侧着头,试图玩点高难度的听声辨位。 说实话,这玩意连李应都不太会。躲开来自背后的偷袭更多的是靠一双眼睛四处留意,再加上一点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感觉。 这群武士人杀的不少,不过全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或者毫无反抗能力的老弱妇孺,只能说见过血,可论起生死搏杀。这群自以为是的武士就是一群雏。 所以当李应一刀斩下一颗月代头后,那脑袋上表情依然是闭眼侧耳,一副十分专业的样子。 直到脖腔里的血冲天面起,淋了旁边一个武士一头一脸的时候,那个家伙才反应过来。一手死死抓住透胸而过的刀身,痛苦地嚎叫出声,另一只手却猛然前伸,一把抓住李应的衣服,死不撒手,妄图控制住李应,给其他人下手的机会。 一脚蹬开被武士道精神洗脑的日本武士,回手一刀横斩,荡开一柄胡乱劈过来的武士刀。 又是一记凶狠的侧踢,武士口吐鲜血闷哼一声倒飞而出,砸倒了两个架起机枪想要朝混乱处开枪的小鬼子。 转身一刀刺穿举着刀大喊大叫着冲过来的武士后,李应纵身一跃来到了那两个刚刚爬起,执着地闭着眼摸向机枪的小鬼子。 一刀将其中一个枭首,又一脚踢碎了其中一个的脑袋。两挺机枪就控制在了李应的手中,避免了鬼子伤敌一千自损两万的打法。 现场还有五个鬼子,这五个鬼子就听话得多,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期望李应与他们一样,无法睁开眼睛,并且赶快逃跑。 李应是什么人,说好听一点叫做睚眦必报,说难听一点就是犟种,这孩子打小就这样,要不然也不会小小年纪,生生干掉两个鬼子,还吞了一块鬼子的肉。 摸索着一刀一个,悄悄地干掉了剩下的鬼子。 李应将碎铁刀收好,抱起那两挺机枪跑到了离他居所还远的路边。 路的后边就是一个长长的山沟,沟不深,却十分曲折,并且直通不远处的小村庄。 那村庄过去,就是一条蜿蜒的小路,两边是一条条小河沟及四处可见的芦苇丛。 李应打算在这里伏击一波一会必然会追过来的小鬼子,能杀几个是几个,而武器,正是小鬼子押好了子弹,却没有使用的两挺机枪。 为什么不用刀呢?李应是个武者,不是神仙,正面对决,而又在鬼子不惜自残的情况下,李应可没有把握一口气干掉一百多个拿枪的鬼子。 别说李应了,少林的方丈,武当的掌门两个武林界的泰山北斗一起来也不行。 所以正面对决,干掉鬼子的办法就是相同的数量,相同的装备,相同的战斗意识来拼个你死我活。 当然如果以上三个相同,再加上一点点偷袭,那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李应现在就是没有相同的数量,但有相同装备和相同的战斗意识,再加上一点点偷袭埋伏。 所以,不使用刀术,也能干掉相当数量的鬼子,对此,李应十分有信心。 果然,李应足足在地上趴了五六分钟,同时还注意是否有迂回的鬼子前来偷袭的时候,一群鬼子小心翼翼地从已经渐淡的青烟中走出。 弯腰驼背,持枪碎步,鬼头鬼脑地向着这边摸了过来。 生怕李应这个狡猾的家伙突然从不知名的角落里钻出来,给他们来上一刀。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