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与狙击手的智斗 (第1/2页)

楼顶的平台上,此时已经空无一人,一个钢制的抓钩卡在围栏上,抓钩的尾部拴着一条绳索,一阵微风吹过,可以看见绳子在轻轻摆动,说明绳子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物体悬挂。 李应没有趴到围栏边确定绳子的尽头是否有人,此时的他正紧紧地盯着那枚钢制抓钩。 这抓钩在中国古代叫做飞天抓,专用于攀爬城墙或索降之用。 东南西北各有一钩,钩与钩之间呈背对背状,便于钩住各种复杂的物体。 李应奇怪的不是抓钩的形状,而是抓钩正钩在围栏上,按照常理来说,如果在此索降,那么抓钩和围栏的接触点上必然会有明显的咬合痕迹,且绳索和围栏的直角边沿磨擦,绳索会有明显的轻微磨损,但这条绳子明显很新,没有一点磨损,抓钩处也没有抓痕! 这说明什么? 说明有人故意把绳子放了下去,做成有人在这里逃离的假象,误导侵入的人员。 李应环视四周,并未发现这个仅仅四五十平的楼顶有可以藏人的地方。 李应同样不相信鬼子狙击手故布疑阵就是为了戏弄一下他,没有其它的目的,那得多无聊的人才能干出这种事来。 既然没有发现人,李应只好准备回到楼下,迅速撤离此地,免得鬼子万一有大部队赶来支援,把自己堵在这里就麻烦了。 李应已经很累了,除了死人,谁家好人干掉一百多个小鬼了,同时还凌迟了一个小鬼子后脸不红气不喘心不跳的? 刚刚迈开下楼的步伐,李应又瞧见了那个被他解除威胁的绊雷,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 于是李应缓缓地捡起那条绊雷,将鱼线固定在楼梯扶手上,用碎铁轻轻一拨鱼线,几乎同时,身形暴退,然后转身俯卧,动作一气呵成。 然后就听到身后大约六米左右,一声暴响冲天而起,一颗颗豆料大小的菱形铁片四处飞舞,在空中划出尖啸之声。 待声音稍落,李应迅速起身,身形一转,就躲在楼顶楼梯间的后面。静静地等待狙击手的前来。 李应刚刚看到抓钩和绳索都没有痕迹时,就判定这个抓钩根本就没有使用过,狙击手这么做倒不是为了消遣他,而是干掉李应的第二道陷阱。 第一道陷阱就是狙击手布置的绊雷,这个东西威力大,爆炸快,一旦无意触发很容易要了潜入者的小命。 但绊雷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容易被人发现,它毕竟需要踢绊才能触发爆炸,所以如果有人注意,就能轻松破坏,就算是没发现,也有很大几率直接迈过去没有触发。 为了防止这点,那狙击手又布置了第二道陷阱。 故意制作假逃离现场,只要是个人,既然追到了楼顶,看到了抓钩和绳索,就一定会趴在围栏上往下看一眼。而且还是大几率就趴在绳索的位置往下看。 那狙击手就躲在不远处或干脆就在楼下,仰着头瞄准了抓钩和绳索这里,有人探头向下观瞧就可以一枪爆头。 李应小的时候,就曾经在乡间土路的中间,钉上一根十厘米左右的木棍,再用雪将木棍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大约拳头粗细,半尺来高的雪柱。 然后你就躲在隐蔽的地方看吧,只要瞧见了这根雪柱,是个人都得踢一脚,女人还差一些,男人越年轻脚就越欠,踢得就越用力,抱着脚嗷嗷喊疼的声音就越大。最搞笑的是还特么不长记性,下回见到还踢。 那狙击手用的就是这种心理特性,不过李应并没有上当,不是李应识破了他的陷阱,而是他首先看见的就是那没有痕迹的铁抓钩后,才没有再往下看一眼。 而主动触发绊雷,就是想让狙击手听到,然后让他误以为李应踢到了绊雷,被炸身亡或身受重伤。 为了验证结果,狙击手同样有很大的几率回来看一眼现场,就像家乡的傻狍子,不仅菜,还好奇心极重。 果然,不过五分钟,楼梯里传来缓慢的走动声音,听起来只有一个人上楼。 不过当声音快接近楼梯口时,那脚步声却停了下来,又过了好一会,李应才又听到微小的脚步移动声音。 不过,不是向上,而是向下,显然,狙击手发现了异常,正在悄悄地往楼下撤离。 李应本想悄悄地移到楼梯口,然后迅速地飞奔下去,相信那个狙击手一定没有自己快。 不过,李应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原因无他,那个狙击手在楼梯间里停止了一会,这一会,那个狙击手就有可能重新布置了一枚或几枚绊雷,如果自己冒然冲下去,敌人就在眼前,手里还有枪,情急之间忽视了脚下很容易中招儿。 就算自己不中招,也一定会因此极大地拖慢脚步,让那狙击手逃出生天。 所以李应并没有选择楼梯直下,而是选择了那狙击手留下的抓钩沿着绳索,快速索降到地面。 然后运起迷踪鬼步快速向楼前绕去,如果慢了,李应担心那狙击手出了楼道便会再次消失。 到时候想要抓他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李应的速度很快,绕过楼的拐角时,正好看见一个身着一身日本军服,背上背着一把裹满伪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