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官二代 (第1/2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李经孝睁眼就看到自己爷爷戴着一个帽子,脸上干枯,非常的瘦。 因为是侧着坐的,还能看到他背后的辫子。 看到辫子的那一刻,李经孝瞬间明白了,自己这是穿越到了清朝,还是晚清。 为什么看个辫子就知道是在晚清,这就得从清朝建国开始说了。 清朝初年,汉人被强迫剃发留辫。 当时,留辫子被叫做“金钱鼠尾”,头顶的头发被剃光,只留铜钱般大小的顶,编成的辫子又细又长,像一条鼠尾巴。 那时候不留辫子或是留错辫子的人都要被杀。 到了乾隆时期,辫子样式开始优化。 头顶的头发可以有巴掌大小,编的辫子也变粗多了。 然而这种辫子依然很丑,被称为“猪尾巴”。 清朝晚期,辫子再次进化。 人们只是将前面的头发全部剃光,后面编成一根粗大的辫子,这种后世电视剧就很常见了。 这种发型被称为“牛尾巴”。 所以李经孝一下就明白自己是在晚清了。 目前李经孝就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在清末的具体哪一年。 他又不能开口问,只能听自己这是爷爷讲话。 “哦,乖孙醒了啊,饿不饿,真乖,睡醒了也不哭不闹。” “比你父亲小时候强多了。” …… 李经孝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目前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就是,自己重生了,重生后母亲就撒手人寰。 自己父亲是晚清的一个官员。 看这样子自己是个官二代,自己还姓李。 自己有了新名字李经孝。 自己母亲听爷爷说好像叫周惠萍。 已知的信息太少了,李经孝还需要慢慢继续了解。 …… 两年后! 李经孝蹲在自己房间外面的水池边坐着。 一旁有自己的奶妈守着自己。 李经孝也已经搞清楚了自己这个时空的背景,以及现在具体是哪个年代。 还有自己爷爷已经在去年过世,自己父亲为爷爷守葬,回到了老家安徽合肥。 他的爷爷也非常有名,名叫李文安,又名文玕,字式和,号玉川、玉泉,晚号愚荃,安徽合肥(今肥东县)人。 1834年,以优廪生中道光甲午科举人。 1838年,与曾国藩同登道光戊戌纽福保榜进士,殿试三甲,朝考以主事用,与林则徐之子林汝舟同年服官刑部。 1841年,会试外廉官,始为部中主管广西、奉天、山西的司员,督理提牢厅兼行秋审处。 后为四川主事、云南员外郎,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 太平天国起义开始后,回乡办理团练事宜。 可能这个名字也有人不熟悉,但是李经孝的父亲,却没有人不知道了。 李经孝父亲是晚清重臣。 李鸿章! 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合肥,他24岁时,考中进士,开始进入仕途生涯。 1842年,李鸿章参与了鸦片战争,并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这给他带来了声望和地位。 1847年,李鸿章担任了"刑部郎中"一职,开始参与清朝的政治活动。 1851年,李鸿章回乡参加了"团练",与太平天国军队作战。 1853年,李鸿章前往山东,协助镇压了当地的一场起义。 1854年,李鸿章嫡长子李经孝出生,原配周氏身亡。 1855年,李鸿章进入曾国藩的幕府,开始在曾国藩的身边工作。 也是这年李文安因病去世。 今年1856年,李经孝两岁。 李鸿章共有兄弟六人。 分别是大哥李瀚章,字筱泉。 三弟李鹤章,字季荃,号浮槎山人。 四弟李蕴章,派名章钧,字秉旃,又字和甫,号抚泉。 五弟李凤章,字桂山,号稚荃。 六弟李昭庆,字子明,又字眉叔,号幼荃。 李经孝记得自己这五个叔伯虽然没有他父亲名气大,但也都是个顶个的有能力。 大哥李瀚章,他出仕时,各地叛乱四起,他起初任湖南的一个小县令,因为得到曾国藩的重用,后来成为曾国藩的后勤大总管,被称为曾国藩的“钱袋子”。 李瀚章太平天国失败后,他先后任湖南和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和四川总督,是六兄弟中总督做得最多的人。 三弟李鹤章,他跟随大哥李瀚章的脚步,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立下不少战功,胆识过人,最高任三品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市长),配享黄马褂。 四弟李蕴章,原本是同各位哥哥一起考科举,进朝廷,不幸幼时罹患眼疾,一只眼失明,无法入朝为官,他便另寻出路,经商赚钱。 五弟李凤章,少年时便选择到参军,在军营中多次立下军功,特赏正一品封典(相当于现在正国级待遇),官居最高位后归隐,到老家置业,是六兄弟中最会赚钱的“首富”。 六弟李昭庆,在五个哥哥的“榜样”下,也早早考取了监生功名,立过军功,为官清廉,为人忠厚,在史册上留下了清名,只是短命。 李经孝的这五个叔伯也回到了老家给他们父亲守孝。 李经孝坐在池塘边,并不是在看水中的鱼,而是在思考着自己未来。 他是李家的长子,虽然母亲不在了,李鸿章对他还是很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