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鸿章再招一将 (第1/1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李鸿章看着两人难分伯仲,于是立马说道:“两位快快停手。” 两人也听令停了下来。 “两位真是让李某大开眼界啊,不知这位壮士姓甚名谁?” “小的名叫李夏,自幼练习武艺,也去过德国军事学院学习,本地人,会英、德两国语言。” 原来这是李经孝另外一位军事人才。 刚刚李夏是在和张瑞锦两人唱双簧。 两人就是故意表现的不和。 一支军队有些将领要得并不一定是一团和气。 也需要竞争,将领也要掌握平衡之术。 下面一团和气,都听二把手的,一把手会不会有小心思。 如果二把手有另外一支力量在平衡,一把手会不会当做心腹。 所以几人唱了一段双簧。 “李夏,不错不错,现在我任命你和张瑞锦一样为行军参谋,协助白涛练军。” 李夏:“末将听令!” 李鸿章再次招收一位将领高兴的不行,这几人不止是武艺高,还有过留学经历。 这次组建新军,也可以组建出一支中西合璧的军队。 接下来招募淮勇就由三人联合李鸿章的亲卫一起招募。 在西昌招收了一个星期,由于招募严格,也只招募了一千人,他们也不能一直在这里招募,毕竟这是招募淮勇。 李鸿章已经将这边的粮草等资源准备完毕。 即将前往安徽的淮安一带继续招收新军。 李鸿章最开始就已经决定好去淮安一带招收淮勇,才给这支军队取名淮军。 这几天在西昌招募主要是不能浪费时间,他也需要人来运送物资。 李经孝的军事人才已经大部分都进来了,还有刘必华带了几十人已经前往淮安,准备在淮安进入军队。 李鸿章带领千人部队离开西昌,委托自己的兄长李翰章照顾自己的家人。 临走之前李经孝等人都来送行。 李经孝但是不怎么担心李鸿章,李鸿章本身就是命大的人,还有李鸿章也是有真本事的人。 手下还有自己的几百军事人才。 这支军队肯定只会比历史上的强,不会弱。 也就是这批军事人才目前只能使用冷兵器,不能发挥他们的绝对实力。 李鸿章走之前让李经孝好好待在家里学习,不能乱跑,听大伯李翰章的话。 李经孝心想你赶紧走吧,走了我就没人束手束脚了。 李经孝对李鸿章也是挺复杂的。 李鸿章在后世也被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很无奈,有人认为他是背锅,主要是清朝廷太无能。 也有人觉得李鸿章是“卖国贼”,还有人说李鸿章是大贪官。 李经孝感觉后世对自己这一世便宜父亲的评价都很中肯。 李鸿章做的事太多了,从不同角度来解读,他也符合这些评价。 他做过好事,也做过不少坏事。 等李鸿章走后,这个李府彻底是李经孝说了算了。 他们现在住的还是前面李翰章给他们准备的。 住宅很大,和李翰章的府上也离得远。 李翰章除了来考察李经孝学业,平时是不会过来的。 李翰章一天公务也非常的忙碌。 李经孝现在就是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 叫他的先生都得听他的。 有时候李经孝带着十三个狗腿子出去霸街。 遇到什么不公平的事他还会出手管一管。 这也让西昌变得太平了不少。 主要是李经孝在西昌这一块就是一个官二代,自己大伯和他父亲都是大官。 很多乡绅教育自己孩子就是碰到李经孝能躲就躲。 主要是李经孝每次还占理,从来不恃强凌弱。 李翰章有时候听到李经孝做的事也没有多管,只是让他别做的太过分。 毕竟太过分了他们也不好做,李鸿章的新军还需要这些乡绅来捐钱捐粮。 李经孝也是小打小闹,没有太过分。 李鸿章走后没多久李经孝就收到通知,杨雪钱他们已经造出来了第一台纺纱机。 这是一台骡机。 骡机是一种早期的纺纱机器,发明于1779年,由英国工人克隆普顿在受到骡子的启发后发明。 它集中了水力纺纱机和珍妮纺纱机的优点,可以推动300~400个纱锭,纺出细致而又牢固的纱线。 因此,它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纱机的一项重要成就。 李经孝看到机后还是挺满意的。 很明显他们还进行了改良,更适合本土人使用。 只是李经孝对他的动力不满意,骡机还是依靠人工操作。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他倒是想用电力,然后生产自动纺织机。 可是没电,蒸汽纺纱机也不行,蒸汽机还没有解决。 但是这个也有好处,可以带动一批人就业。 李经孝对杨雪钱等人进行了表扬。 虽然对自己绝对忠诚,但是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 杨雪钱等人得到赞赏也很高兴。 接着李经孝给几人开会,让他们继续只要骡机。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