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进京赶考 (第1/1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李经孝等人到达天津港口后,李经孝和马正一起走下了船。 后面有十个人都在身后跟着,没有离得很近。 他们眼神随时注视着各个方向,以防发生意外。 走了这么久船,李经孝也感觉挺累的。 脚踏上地面那一刻,感觉一下就踏实了。 马正:“少爷,我们今天就在天津城停留一晚,明天继续启程前往天津。” 李经孝:“好,你去安排吧,给兄弟们安排点好吃的。” 马正:“好的,这边有我们自己兄弟,也有我们的酒店。” 李经孝点了点头! 然后李经孝在天津城内转了转,这里去年才发生天津教案,年底才平息下来。 有些教堂还没有恢复,一片废墟。 路上的行人也不多,洋人在这个节点也不敢出来乱跑。 李经孝转了一会儿就去了酒店。 第二天李经孝开始踏上前往京城的路。 他首先要去拜访赵小莲的大哥,也就是李经孝名义上的大舅赵继元。 赵继元是赵家第三代进士,41岁考中进士,也就是1868年中的进士。 现在是翰林院庶吉士,在京城只能算芝麻大点的小官,可能官都算不上。 李鸿章专门交代李经孝必须要去拜访一下赵继元。 出于礼貌李经孝到了京城也得去拜访一下。 第二天李经孝又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 …… “冰糖糖葫芦儿哦!” “包子、包子!” “馄饨哦!”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 李经孝和马正一进京城大门里面就吆喝不断。 马正:“公子,这北京城可真热闹。” 李经孝:“大清的余晖罢了!” “现在正好是同治中兴期间,同治帝马上就要亲政了。” 李经孝身穿一身长裳,毕竟是来考科举的,肯定不能穿的太随意。 不然不符合这个身份。 几人继续在路上走着,有京城这边自己人在给他们带路。 住处提前就有自己人安排好了的。 李经孝这些年在全国各地都有生意往来,眼界遍布整个大清。 李经孝边走边注视着这繁华的京城。 这还是他这一世第一次进北京城,第一次见到这么繁华的景象。 以前无论是在安徽也好,或者江西也罢,以及现在的江苏,都属于太平天国破坏的重灾区。 虽然现在也挺发达了,但是和北京还是没得比。 这边大街上走的很多公子哥。 这些公子哥都是三五成群,随便都能碰到一个贝子,贝勒爷之类的。 这一路上黄带子太多了。 这些人都是往茶馆、大烟馆、赌坊的方向去的。 还有的经常在京城内打架斗殴。 黄带子们的生活通常非常舒适,因为他们不需要为生计发愁,每天都是锦衣玉食。 他们拿着皇家的丰厚俸禄,不愁吃不愁喝。 地方官员还要对他们恭敬有加,百般呵护。 然而,虽然黄带子们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但他们的生活也有一些限制。 身为皇室宗亲,他们不能去经商,不能去考科举做官,甚至没有命令不能离开北京城。 这使得他们就像是一群被圈养的羔羊一般,先祖的骨血早就磨灭,在他们的人生中只剩下吃喝玩乐以及打发时间。 此外,黄带子们也有一些不良的行为。 由于他们每人每月都能够朝廷领取一定的俸禄,对于这些闲的没事干,又想钱花的黄带子们,于是开始拼命的造人。 从顺治年间的几百人,到嘉庆年间的几万人,仅仅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黄带子的数量就翻了几十倍。 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朝廷的负担,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和混乱。 同为黄带子的也分高低,哪里看血缘关系,离皇上越亲,等级越高。 爵位也就越高,获得的俸禄也越高。 所以在这些黄带子里面,一般都有一个领头的。 李经孝这次没打算得罪这些人,能不和他们接触就不接触。 虽然拼关系,他父亲好歹也是两江总督,他的身份也不差。 但是他就是一个不爱张扬的主。 此时京城一个胭脂铺里面。 “姐姐,你怎么今天突然带着我来买胭脂了,平时你不是不用这些吗?” “哪儿那么多话,都问了一路了,你烦不烦。” “姐姐,父亲不让我们到处跑,你怎么还是带着我出来了,要是父亲知道我们肯定会挨骂的。” “哎呀,你就说是我拉你出来的,有事我顶着你怕啥。” “好吧!” “姐姐,你看这个颜色,好好看啊。” “哎呀两位姑娘,看胭脂啊,来来来,看这盒,这可是从国外来的,一般人我还不推销呢。” “两位姑娘一看就不是一般人,这个进口胭脂和你们更配啊。” “你看看你们的脸蛋儿,我年轻的时候都没这么水嫩过,我是越看越羡慕啊。”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