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金榜题名 (第1/1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翁同龢突然想起来,这不就是自己打的叉叉吗。 可以说选出来的十篇试卷,就这一张有一个叉叉,其他的全是勾勾和圆圈。 然后这篇文章也是圈圈最多的之一。 只是因为有个叉叉,只能排在前十名的最后一个,差点点就掉出前十。 毕竟圆圈和其他文章也没有隔太大的悬殊。 如果不是这个叉叉,李经孝的文章能排进前五名去。 这也是慈禧出的题好,他最擅长这个的原因。 已经选出来了,翁同龢也动不了手脚了。 毕竟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实力在朝廷里面不小,已经不是他们翁家可比的了。 他父亲还在的时候,翁家何其显贵,朝廷到处都是他父亲的门徒。 可是他父亲一死,猴倒猢狲散。 他们的势力也缩水一半,还好他和他的另外一个兄长,一个巡抚一个状元,还能撑起半边天。 他翁同龢也正处于上升期。 翁同龢将几篇文章给太后送去,边走,他边在想怎么处理李经孝。 他也在想李经孝的这个文章,的确是写得好,对朝廷该夸的夸,不好的略过。 对收复新疆有是绝对支持态度,上升到了民族大义,还有史书记载。 慈禧别的不关心,她最在乎的就是一个面子。 这一点慈禧的身边人都知道,翁同龢也略知一二。 只是他不知道李经孝是怎么知道的,肯定是该死的李鸿章教的。 翁同龢觉得这篇文章已经选出来了,至少也是一个进士。 既然李经孝这么懂捧杀一道,那我就送送你,我也给你来个捧杀。 翁同龢想到做到。 来到两宫太后面前后,行了跪拜礼。 慈安:“翁大人快快请起,文章选好了吗?” “回东太后,已经选出来了,共十篇文章。” 慈禧:“那呈上来看看。” “是。” 这次不止两宫太后,还有皇上也在。 三人一起看文章。 慈禧最先拿到的就是李经孝的文章。 这是翁同龢故意的。 慈禧第一眼看上去就被这篇文章的字吸引了。 其书笔力劲健,气势磅礴,真乃一篇神采飞扬之作也。 其字如惊蛇入草,飞鸟入林,令人惊叹不已。 每一笔,每一画,皆充满力量与生气,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观其书,如见其人,精神气概尽显其中。 此书近两千字,无一修改,其韵无穷,犹如高山流水,自成一家。 慈禧是越看越满意。 然后看了看具体内容,是讨论新疆的。 新疆那边的确是一直困扰她的难题。 她越看越吃惊,里面对她进行了夸奖,说她前面的政策对新疆是有用的,但是朝廷现在如何如何,多么的不容易。 但是新疆又有多么的重要,对大清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今皇上太后圣明,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这里子有了,面子也有了,还说了具体怎么做。 慈禧满脸笑容的夸道:“不错,不错,这篇文章甚是不错。” 慈安:“哦,妹妹这么快就发现佳作了。” 慈禧:“姐姐你看,这篇文章讨论的是新疆阿古柏入侵一事。” …… 慈安看了过后也大力夸奖:“的确是不错,这人不简单啊,妹妹看看是谁写的。” 慈禧看了看名字。 “李经孝,李经孝,姐姐这名字很耳熟啊。” 慈安也想了想:“是挺耳熟的,对了,这不就是李鸿章的长子吗,果然虎父无犬子啊。” 翁同龢插话道:“太后,皇上,这篇文章我们也看了,的确是一篇佳作,我最开始看就被吸引了,然后给了一个圆圈。” 翁同龢也是说谎不打草稿,张口就来。 慈安:“这么好的,文章有一个叉叉,的确是不太应该。” 翁同龢:“文章就是这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这是很正常的。” 慈禧:“这倒也是,还好没有磨灭这篇文章,” 接下来他们又看了其他文章,至于皇上以前读书都在打瞌睡。 这里面的字他可能大部分认识,至于是什么意思就不一定懂了。 但是他能看懂李经孝夸他的那些字。 这就让他对李经孝的文章充满了好意。 等所有文章看完。 慈安开始问道:“皇上,妹妹你们怎么看。” 慈禧我们三人每人选三个名字吧,然后看我们三人选的中间能否决出前三。 慈安点了点头。 同治帝也没有以前。 各自提笔写了自己心目中的一二三。 没想到他们第一次选,就直接定好了一二三名。 这样一甲的进士及第出炉,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选完后,翁同书继续说道。 “皇上,太后我觉得李经孝说的这个决策的确是可行的,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采纳,我推举李经孝为……” …… “咚咚咚,放榜时间到,请皇榜!”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