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交趾支那舰队 (第1/1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一旅旅长是以前的一团团长孔令兵,一旅一团团长甘平。 二旅旅长是以前的二团团长姜钟文,二旅一团团长是甘彪。 另外还加了两个旅,是以前甘威的手下。 分别是四旅旅长史峥凡,五旅旅长张大耀。 每个旅都是一万人以上,宜兰县就整整有四万野战兵。 这样整个台北兵力分为四个板块。 一个就是野战军,一共一个师的兵力,有五个旅,兵力五万以上,师长为甘鸿。 一个是常规军,常规军由郑文杰直接节制,每个城池设一位营长,负责城池安全。 因为郑文杰要处理政务,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副将,也类似副局长一样。 主要管理每个城池的安全。 这个副将就是放甘鸿他们入基隆的巩凡,也就是甘鸿和甘威的大舅。 第三个部队就是城内的警卫部队,这支人数最少,直接由县长管,他们和巩凡的常规部队很像。 只是一个负责城门,一个负责城内安全。 但是为了平衡关系才临时这样设置的。 第四个就是海军。 整个基隆现在都是规划给了海军。 甘鸿在这里有三万人,一万海军学员,一万后勤部队,也是预备役。 还有一万是负责基隆安全的,尤其是造船厂这边重兵部署避免消息外泄。 甘鸿的五个旅,三旅主要是和张瑞锦打配合,帮张瑞锦消除不稳定因素。 另外四个旅在甘鸿的亲自带领下,有两个旅去进攻台东州。 台东州主要是各种山脉纵横交错,里面也没有什么大的城池。 但是里面资源丰富,各种矿比较多。 这也是现在台北缺的资源。 不能一味的看吕万通给他们调拨资源,怕被人发现。 最好的还是自给自足。 所以他们才向台东州进发。 别看台东州大,台东州就几个小城池,最多的就是台东州的治所台东城。 其他的花莲县、奇密社城都是小城。 他们背靠大山,沿着海边建的三个城。 但是这里不能停留大型船只,多为暗礁。 就在甘鸿带着两万大军进攻台东州时,法国在越南的南部也就是交趾支那海港,集结了六千法军和六千越南军,以及二十五艘军舰。 因为今年法国与德国签订和平协议,结束了普法战争。 由于法国陆军的惨败,新成立的第三共和国自然将大部分的国防预算投放到陆军的重建上。 法国海军在普法战争中受影响较小,但其海军原有舰船,因船龄太长或样式过旧而纷纷退役。 为此法国政府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仍拨款大量经费从事海军建设。 因为这个法国那边大量的老式军舰退役,但是这些老式军舰稍微改造一下,拿到亚洲给到他们的亚洲舰队又是非常不错的军舰。 这些军舰大多数都是装甲舰,里面都是木质结构,外面包裹着一层铁皮。 吨位都是两三千吨,或者几百吨。 最好的也就两个全铁甲巡洋舰。 这两艘巡洋舰是比较新的,也是目前亚洲最强的军舰,甘威的两艘巡洋舰不算,哪个还没有正式服役。 这两艘军舰都达到了两千吨,有两门203式后膛炮。 对清廷都是极有威慑力的。 这次是由他们的交趾支那舰队司令耿呢,负责这次进攻台北,被法国国会命为总司令。 耿呢信誓旦旦的带着一万两千人,二十五艘军舰出发,进攻基隆。 他没有想过走大清控制地区上岸,他的自负让他必须从基隆硬刚。 他要告诉全世界,他们法国的海军是这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舰队。 哪怕就是一个殖民地的海军舰队也能所向披靡。 耿呢在交趾支那做了一番动员后,命令大军出发。 一万多名士兵有序的上了军舰,这些军舰有的是主力舰,走的就是拉人的。 还有的就是装煤的,这么多军舰肯定得有补给船,保姆船。 他们一路行军速度并不快。 但是他们出发的消息很快被传了出去。 清政府恭亲王也得知了法国出兵的消息。 虽然他们的目的不是大清,而且还是帮忙打叛军。 但是恭亲王还是焦急的不行。 这次如果法国舰队胜了,他们赖在台北不走了怎么办? 如果法国舰队输了,会不会助长叛军气焰。 可惜他们大清的实力还是太弱了。 台湾离得又远,他们很难够得着。 慈禧也找恭亲王沟通好几次了,问他有什么主意。 恭亲王想破了头也没有想出一个主意来。 甘威也在基隆做好了准备,平时都是甘鸿在带领陆军攻城掠寨。 这次他要让天下人知道他甘威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每天甘威都要去巡视每一个炮台,这些炮台可都是重炮。 法国的那些小舰艇被砸中一炮,都能让他裂开。 也就那两艘铁甲巡洋舰看能不能撑住第二炮。 李经孝在库车也收到了法国派了一支舰队攻打台北的消息。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